回覆列表
  • 1 # 英歌教父的英語樂園

    雙語環境對於寶寶?沒有任何好處。

    不要相信什麼“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鬼話。過早教育,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通常這樣的父母心理素質較差,時刻想著怎麼“搶跑”。

    試想一下,一個什麼不會的寶寶,你希望他學習雙語,現實嗎?!

    所以,我的觀點是,先學會本國語言。在懂得學習和積累的時候,再學習其他語言,比如英語。而且中文和英語,本身差別就很大。何必在什麼也不懂的寶寶時代就強加給他們呢?你不覺得很殘忍,很不科學嘛?

    等到孩子具有學習能力之後,你可以先給他看些圖片詞典之類的東西。然後再教他一些簡單的語法,讓他學會基本的英語表達就可以了。

  • 2 # 陽媽育兒大作戰

    我個人比較支援雙語學習,雙語環境對寶Bora說好處真的太多了,年紀越小,學習語言越有優勢,寶寶以後對於語言的理解和認知會比同齡只學了一種語言的寶寶有很大優勢。

    雙語環境對寶寶還有哪些好處?

    1、提高孩子的語義認知能力

    有研究顯示從小學習了兩種語言的寶寶,語言認知能力明顯優於只學習了一種語言的寶寶。在學習第二種語言時,大腦中灰白質的密度增加,認知部分的神經元和突觸增多,大腦部分割槽域會變得更活躍。

    2、提高孩子閱讀能力

    學習了兩種語言的孩子,閱讀能力明顯優於只學習了一種語言的孩子,孩子從小培養了兩種語言的語感,對語言理解能力更優,也更有益於提高閱讀能力。

    3、提高孩子創造力

    學習了兩種語言的孩子,從小熟悉兩種語言的語義、語感、字形,孩子的思維能力更發散,更有益於提高孩子的創造力。

    另外,有研究顯示,使用雙語的大腦,在不斷接受訓練後,可以延緩像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的發作,延遲時間可以高達五年之久。

    早在1960年代以前,人們認為使用雙語對於兒童的發展是一種障礙,因為需要迫使兒童花費精神去分辨兩種語言,而這種觀點主要來自於錯誤的研究。

    最新的硏究顯示,學習雙語的孩子在語言轉換過程中,前額葉腦區活躍性增加,在多工轉換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多的專注力,也更加有益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習雙語可以活化大腦,讓大腦更加多元化。

    那麼,從幼年開始同時學習兩種語言,與先學母語再學一門外語的傳統雙語教學相比,存在優勢嗎?

    《雙語及多語手冊》(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的作者泰傑 · 巴提亞(Tej Bhatia)和威廉 · 瑞徹(William Ritchie)來自雪城大學,他們倆本身也都是雙語使用者——在英語之外,一位講印地語,一位講德語。

    這兩位學者把雙語學習分成兩類: 同時性雙語制:指的是小孩從出生起就開始學習兩種語言。 序列性雙語制:指的是一個人先基本掌握一種語言,之後再學其他的。

    關於這兩種雙語學習方式的研究,最主要的結論是: 學習語言時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哪一種學習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倘若孩子有良好的雙語環境,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雙語環境都很優良,那很顯然,同時學習雙語可能更加有益。但是如果這個孩子的生長環境中,有某個語言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那麼序列性雙語制才會真正最大程度地幫到他。

    我們都知道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地方都是多語言發展比較成功的地區,所以所處環境對孩子的雙語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

    認知心理學家哈利 · 巴里克(Harry Bahrick)教授對移民學習雙語的研究發現,對 18 歲後的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他們在學習外語的詞彙理解、表述流利程度、語詞搭配和句法結構方面,與更年輕的群體並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在「聽說讀寫」四大模組裡,口語學習深受年齡的影響。 在青春期以後,不管怎樣努力學習,環境影響如何,在口音口語方面的努力,起到的效果都不如年紀小一點的時候好。

    其實,就口語能力,發音各方面來說,孩子學習雙語可能更勝一籌,同時也有一些心理學家分析,成年人可能會因為社會角色的影響,更難學習第二語言,而孩子則沒有這種影響。

    所以綜合起來,孩子學習雙語好處多,而且雙語環境也更有益於寶寶雙語能力的學習。

    我家有個小朋友是從一歲就開始學習母語和英語,現在初一,英語水平明顯比同齡人更優異,思維也更活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公解夢夢見請客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