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素56792842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康有為呢,做了託古改制的假學問,推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維新運動,然後跑到日本做了半輩子的保皇黨。
甲午戰爭以後,向日本學習走西化道路已經成為很多知識分子的共識。為了能推動這件事,減少阻力,不少人想了好多五花八門的辦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自封“南海聖人”的康有為。
他做了一件從學術角度完全造假的事情,寫了一本《新學偽經考》。他說現在社會上流傳的四書五經都是王莽的新朝時候,一個叫劉歆的人偽造的。
簡單的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很多儒學經典沒有保留下來。後來集合儒生根據記憶默寫恢復了這些經書。西漢末期,有人發現了“藏在夾壁牆裡”的古書,這些書使用小篆書寫,被稱為“古文經”。它們一經發現就取代了原來的今文經。
康有為說,古文經是偽造的,現在社會上流傳的都是偽經。他說的那一套才是“真經”,真經就是要全面改制,內容見他的另一本著作《孔子改制考》。考證出這些東西的人就是新聖人,也就是他本人,康有為。
他那幫弟子門人也不是不知道他那一套學問是假的,所以追隨他,完全是為了“打鬼藉助鍾馗”,在中國推動維新運動。
他們團結在康有為身邊,結成“康黨”。1898年,光緒接見康有為,任用康黨實行改革。康有為對西方政治的瞭解研究並不深入,甚至都沒有出國考察過。他也不具備領導這樣一場社會變革的政治才能。光緒變法維新任用了這樣一個人,是必敗無疑。
康有為對待李鴻章的態度就是明證。李鴻章是洋務派,對西方瞭解比康有為還多,他其實是支援變法的。戊戌政變以後,六君子都被殺了,康梁都出國跑路了,慈禧太后問他他還回答說:“如果支援改革就是康黨,那臣確是康黨無疑。”可當初康有為對李鴻章厭惡以極,見都不肯見,給錢都不要。可見康有為在政治上是非常不成熟的。
出國以後,康有為的表現就更糟糕了。他偽造聖旨,就為了騙人捐款,拿到錢以後過自己奢侈腐化的生活。政治上作為保皇黨,反對革命,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
回顧康有為的一生,他是一個登上歷史潮流浪尖上的弄潮兒。但他私德較差,做人沒有底線,能力又不足,駕馭不了這個潮流。
-
3 # 如石書藝
康有為的一生,既充滿傳奇,也充滿矛盾。他極力主張革新,骨子裡又很保守;他極力推崇西方君主立憲政體,卻又保教保皇;他大半輩子從政,卻沒有留下好名聲,而十七天寫就的書論《廣藝舟雙輯》,卻讓他百世流芳。
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在國難當頭,受西方列強凌辱的時代,渴望以自己的才華和學術,遊教四海,喚醒沉睡的中國和天下百姓,以不畏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多次給當局諫言,期望實現維新和社會的改良,然始終受到清政府的抵制和打擊,以“戊戌變法”失敗而告終,最後落得居無定所,長期漂泊海外,遊歷40多國家,仍然不忘救中國,所到之處,便向華僑宣揚中國已到了危險時刻,齊心協力救中國。
而政治上的失敗,卻成就了他在書法上的成功,一揮而就的6萬字書論《廣藝舟雙輯》,影響力極大。儘管此書諸多觀點,後世褒貶不一,不少學者認為,言論有失偏頗,有仰碑抑帖之嫌。但作為一個政治家、思想家,憑他的地位和學術,為清代碑學之興起,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而且親力親為,書法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直到今天,書法界對其書法,尤其是書論,亦是褒獎為多。 他在《廣藝舟雙輯》中認為,碑學是為今書法之源頭,他主張以魏晉書法為宗,認為唐以後,在繼承魏晉書法傳統上的缺失,或原碑帖損壞嚴重,或幾經翻版和重摹,有失書法原貌。此觀點,在今天看來,不無道理,體現了康有為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書法藝術的正確主張。
至於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是社會歷史的絆腳石,實乃不該,儘管他受現實社會環境所限,暴露了政治上的不徹底和思想上的保守,但其主流思想屬維新派。還有的認為其主張碑學,是帖學衰落的
罪魁禍首,也有失偏頗。
回覆列表
謝謝先生邀請!評論歷史人物是需要大量的史學資料,透過史學資料才能瞭解歷史人物,結合當時社會環境才能看懂歷史人物,得出精準答案,康有為是什麼樣的人,要由歷史學家去總結,當下歷史學界嚴重失責,對每一位歷史人物的評論都不會準確,學生不敢忤逆歷史人物,無法回答先生的問題。抱歉!祝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