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經的髮廊、大街播放的紅歌,至今仍是經典,不可否定前人對音樂的貢獻。但每個時代都有定義,且看分析。

回覆列表
  • 1 # 安否

    大陸流行音樂的現狀就是逐漸的娛樂化。

    形成這樣的原因我覺得有一下幾點:

    1.消費模式的變化和傳播模式的變化改變了傳統音樂的生存空間,CD專輯時代已經死亡,歌手的盈利渠道消失。

    2.歌手出專輯已經變得艱難,實體專輯已經很難營銷,而製作成本高昂,發行公司已經不願意為此買單,歌手的公司也不願意就此買單。

    3.已經眾多的演唱會現在越來越少,除了個別歌手,大多書歌手的演唱會處於賠錢狀態,而歌手開演唱會一時賺錢,二是進一部提高影響力,但是現在一場演唱會下來,不如參加一場綜藝,而我們知道綜藝的傳播速度更快,而且出場費更高,還有就是不累,沒有演唱會那樣的高強度。

    4.網路傳播的好處是快,能最快的提升歌手的知名度,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版權意識淡薄,可能很快就會盜版,線上宣傳購買雖然方便,但是其實絕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消費意識,以前免費下載的歌曲,現在需要收費下載,對於很多人來說還不如聽免費的。對於不是鐵粉的人來說聽誰的都是聽,這也是很多歌曲出單曲頻繁很少會專輯的原因,單曲最少看起來價錢低一些 ,還能慢慢薅些羊毛。

    5.混亂,缺少監管,網路的方便也是抄襲更加方便,各種抄襲案件多不勝數,還有拼湊,裁剪等等。

    6.一些歌手面對誘惑抵抗失敗,歌手的身份成了敲門磚,頻繁參加各種節目撈金,當然也可能是公司的安排,藝人是要給公司掙錢的。

    7.網路的便捷更加劇了流量效應。具體不多數,大家都清楚。

  • 2 # 喪風

    中國流行音樂的現狀

      對於中國流行樂壇的現狀,很多人都保持著不容樂觀的態度。著名音樂人高曉鬆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被各種各樣的事兒‘淹’的差不多了,但至少嘴還露在外面,等到有一天嘴都被淹沒了,我們還能拿眼睛看,直到眼睛都被淹沒了,屬於我們的日子或許才算完。”流行音樂原創力衰退導致優秀作品難產,法制不彰導致盜版猖獗,從業者素質底下導致作品格調庸俗、行內醜聞不斷,音樂的價值逐步商業化,可以直接用金錢來衡量。

  • 3 # 窗下是涇河

    華語樂壇幾十年來可謂江河日下,無論是歌曲創作,器樂創作,歌劇交響樂創作都鮮有佳作出現,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廣泛流傳的精品可謂鳳毛麟角。以歌曲創作為例,已經整整三十多年沒有出現過如谷建芬,施光南,王立平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了,目前歌曲創作的中堅力量如徐沛東,汪峰,郭峰等與他們還有很大差距。再以器樂創作為例,幾十年過去了,現在人們說起笛子還是《揚鞭催馬運糧忙》,說起二胡還是《賽馬》,說起小提琴還是《梁祝》,一說起交響樂還是紅旗頌,春節序曲。我們問問自己,問問周圍的人,誰能說出幾首新創作的笛子曲,二胡曲,鋼琴曲,誰能說出幾部新創作的交響樂,歌劇。幾十年來,唯一取得巨大成績的就是影視歌曲創作,一些插曲主題曲流傳極廣。縱觀整個樂壇,現狀是令人失望的,但願廣大音樂作者能奮起直追,創作出大量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和喜愛的音樂作品。

  • 4 # 股權首席架構師ken

    流行音樂為主流的社會形成分化,就是現在這個社會不同型別的音樂各霸一方。

    上高中的時候,記得那時刀郎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這首流行歌曲紅遍大江南北,那時我住校,透過學校的陽臺,我看到學校對面的音像店,而此時店裡面放著正是《2020年的第一場雪》這首歌,一個路過的乞丐聽到這首歌,就在路邊跳起了舞蹈,迎合這首歌的節奏。

    我們可以想象那時的流行文化已經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了。

    現在我們再看看流行音樂,彷佛我對音樂的感知不知道什麼叫流行,什麼叫不流行,或許只會想起什麼叫抖音,抖音屬於什麼型別的音樂?我無法給出答案。

    但是有一點不會變,那就是經典永遠是經典,不會由於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而褪色。

    流行音樂蛻變,流行經典永遠會銘記在我們的心中。

  • 5 # 青煙嶺

    當下,社會整體大環境頗為浮躁,華語樂壇也較為低迷。“娛樂至死”的口號喊到現在,娛樂、搞笑、快餐、短視訊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能靜下心來做音樂、聽音樂的人,也不多了……

    常聽大家以周杰倫為標杆,討論華語流行音樂、大陸流行音樂,不考慮音樂人是否能持續輸出自己的才華,單純說如今的大環境,歌手們應該很難保持自己的品味,不被物質、綜藝走秀等吸引吧。而老一輩,類似杰倫他們,如今的生活也有滋有味,闔家歡樂,更不需要用滿腹的激情去闖了。

    想努力的人,總會被影響成為“綜藝咖”,不再想多麼努力的人,也就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但不論如何,說到底還是因為大家都不肯靜下心來,所以目前社會大環境、樂壇的現狀才愈發趨於浮躁,要知道,不論是做音樂,還是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如果不不沉下心來,幾乎都不可能有所創造。很多人習慣了喧囂和熱鬧,但最終你會發現“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 6 # 小小曲兒

    中國的音樂發展太快,轉風太快,是我個人的基本看法。如果從最早的傳統音樂說起,正宗的官方的音樂就是所謂的雅樂了,即便如此,音樂的體裁依然欠缺明確,鮮明和主流。反而是不入流的民間小調,民歌,勃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傳播力。不得不提的是另一種藝術形態——地方戲曲的發展,要遠遠超過音樂的成就,這裡不宜展開了。

    全國解放以後,政府大力提倡新音樂,包括挖掘傳統音樂,引進外來音樂,創新新音樂,使中國音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挖掘整理的《二泉映月》,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六十年代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都是在當時具有重要影響的音樂作品。

    改革開放以後,流行音樂進入了一個高潮期,臺灣鄧麗君和臺灣校園歌曲,引發的流行音樂潮,香港的粵語歌曲,都對內地音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啟發引領作用。西北風,嶺南音樂,搖滾等等,是那時期三十年中國音樂的黃金時代。

    二十一世紀以來,大陸流行音樂的特徵已經不太明顯,各種流派,唱法各有特色,但是能夠持久,佔有主流地位的音樂形式,遲遲沒有出現。這樣的一個平臺期,也許正是一個更大音樂時代崛起前的準備吧!

    個人觀點。請指正!

  • 7 # 東子歌

    題主你好( ^_^)/

    談談大陸流行音樂的現狀?

    流行音樂的優點包括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越來越穩,外面的東西開始不斷地融入到內地的市場,流行音樂也隨著改革開放的熱潮湧了進來。人們最先接受的是港臺地區的歌曲,也是這個時候,伴著錄音機和磁帶的大量進口,港臺的歌曲已驚人的速度在內地傳播,當時傳播最廣的就是我們到現在依舊喜歡的鄧麗君的歌曲,同一時代的歌曲不僅在社會上流傳速度很快,就連臺灣的校園歌曲都對內地的校園歌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一個流行事物的產生必然有著落寞的一天,正如那陣港臺風一樣,人們總是喜歡新鮮的事物帶來的快感和享受。聽習慣了港臺的柔情歌曲,人們不禁開始渴望著又一次的突破,因此一股“西北風”便適時而生,他們的歌曲是高亢的,帶有激情和結合了西方搖滾的音樂唱法,使歌詞具有了很強的“力氣感”。

    在21世紀,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在電腦和手機上應用流行歌曲,也開始在電腦上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因此就出現了網路歌曲。從電腦的廣泛應用到現在,已經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網路歌手,他們的歌曲膾炙人口,以通俗、幽默為特點,迅速被人們接受並傳唱。

    太平盛世歌舞昇平,大量的流行音樂被創作出來,難免會出現糟粕,現在出來的流行音樂,大部分曲調太單一,歌詞空泛沒有深度,一首新歌可能幾天時間就創造出來了,曲子沒有經過仔細推敲,歌詞沒有經過精雕細琢,這種歌曲,註定會成為快餐式音樂。

    一首歌之所以能稱之為經典,就要經歷歲月的打磨。就中國流行音樂的現狀來說,急需要出現像劉歡、韓紅、刀郎、任賢齊這樣的樂壇支柱!

  • 8 # 大道無痕唯本心

    好久沒有聽歌了,前幾天聽了一首歌點歌的人,音樂不錯,歌者不錯,詞也可以,最喜歡啦啦啦啦啦 啦啦,歐巴歐巴巴。為何?文字已經無法表達情感,只有最本能的呼喚。但沒有文字的鋪墊,你不能一來就呼喚。在歌者唱歌前的音樂非常扣人心絃,先聲奪人,在歌者開唱之後音樂退於其後,音調簡單,節奏重複,與歌者的呼喚相呼應,最後歸於無聲,聽者回味無盡,產生共鳴。

    此歌適合30歲以上人聽,多聽傷情,切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怎麼看蘋果耳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