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田之龍

    小秘書終於又認可我的心理專業了,推薦了一條關於幸福與不幸的問題。

    問題裡要求比較身體殘疾但心理快樂和心理殘疾但是身體健康的兩種人,哪一種更不幸。

    幸與不幸,可以考慮心理和身體因素,或者其他因素也影響幸福。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研究實驗、現例項子,證明幸福與很多因素有關係,但是又可以發現很多研究實驗、現例項子,證明幸福與這些因素又關係不大。因此說:身體是否殘疾,對是否幸福影響可大可小。這當然不是我們渴望的結論。

    所以,不妨我們換個角度考慮:幸福是什麼?不同的人對幸福的定義自然不同;不同的學科對幸福的定義也應該不同。但是,心理學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也就是俗話常說:鞋適不適合,只有腳知道。

    如果幸福是主觀感受,那麼,外在的這些因素可能起的作用大小就和個人主觀感受密切相關,也就可以合理的解釋,為什麼相同的因素,不同的人群,影響幸福的作用大小不一了。

    如果幸福是主觀感受,那麼,內在心理健康的程度,就可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幸福與否。正如題目裡面說的一樣,一個人雖然身體殘疾,但是心理健康,他可能並不感到悲慘不幸。相反,一切正常的健康人如果心理陰暗,自然也就體會不到幸福了。

    如果幸福是主觀感受,那麼,他人對同一件事的評價、感受也會不一樣。“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人身體殘疾,他人感知這件事的時候,把這件事感同身受的放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也就會產生自己是否會幸福的判斷。

    綜上所述,幸與不幸,可能和心理狀態有更多的聯絡,與外在的條件關係不大。也就是說,心理殘疾的人,可能更不幸,至少自己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他人,可能更多的感覺這個人的外在來判斷是否不幸。

  • 2 # 泰興黃橋惠聆醫療

    心理殘疾相對於身體殘疾來說更難醫治,也更容易有傷害行為,不是自傷就是傷人,就像一顆埋藏的地雷,說不準啥時就被踩了爆炸。

    身體有殘疾,但只要自信Sunny開朗快樂,一樣活得很精彩,還可以給他人帶來正能量,給社會帶來安穩和向上。

    所以寧願身體的殘疾,也不要心理殘疾,當然希望大家最好一切都好都正常。

  • 3 # 心理諮詢師四四

    身體殘疾和心理殘疾,其實都代表著生活中的不完美,而幸與不幸又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情。

    在心理學上,不幸的是一種情感體驗,情感體驗又多為人的主觀體驗,和人的個人經歷、認知水平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幸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

    先說身體殘疾但心態快樂的人,他們存在很客觀的缺陷,而且可能還是不能修復的,帶著與眾不同的殘缺生活,本身就是一件異常艱辛的事情,許多人或許在遭遇殘疾的開端就放棄了自己,放棄了好好生活。可是總有一些人,願意接受自己的不足,能夠調整好心態,默默的努力生活,在身體殘疾的前提下,依然抱有希望的活著。首先他們能夠克服自己的自卑,培養出樂觀的情緒,本身就是內心強大的表現,這些人即使在硬條件(生理)上和人們有差距,可是在精神世界上反而是比很多人都強大的,如果能夠訓練出一些技能,是非常有可能獲得人生的成就的。

    另一方面,心理殘疾但是身體健康的人,其實在心理學上沒有心理殘疾一說,心理學把心理上有疾病的人定義為擁有心理障礙的人,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各式各樣,一般很多人發現了自己的心理問題,是願意積極治療,緩解症狀的,可仍舊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心理問題當作是自己的天賦,比如反社會人格的人,沒有同情心、同理心,他們冷漠又孤傲,喜歡從反社會行為中獲得快感和自我認同感。這種病態的心理和人格特徵,在外人看來一定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的人生很可能因為傷害他人走向滅亡,但從當時自己的角度看呢?如果是反社會人格,是不會有懊悔的心理的,外界對他們越是恐懼,他們越能夠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在他們自己的認知中自己是成功的,並非不幸。

    所以,一個人幸還是不幸,完全取決於這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

  • 4 # 快樂抗癌的Ms陳

    我是個身體有殘缺,曾經心理也有殘缺的人,但即便是這樣我也沒覺得我是不幸的,甚至我是幸運的,我還可以在Sunny下呼吸,我還可以欣賞美麗得風景,我還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不幸呢?

    很多人身殘志堅,所以他們快樂的生活,而另一種人心理殘疾也會積極治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希望讓自己活的快樂的想法,沒有那一個人會希望自己是不幸的,積極的去生活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心態,不管是身體殘疾,還是心理殘疾,都不是不幸的,都有資格擁有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QGhappy戰隊3比0完封XQ戰隊,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