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門齋
-
2 # 象棋愛好者
謝邀。棋類等級分是評估棋手水平的重要數字化表現形式,一般來說棋手的等級分越高,則該棋手的實力越強,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國國際象棋協會開始採用。由於等級分的客觀性和實用性,隨後風靡全球,成為公認的棋類比賽衡量棋手水平的重要計算方法,故題主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棋類等級分的科學性毋庸置疑,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等級分不準呢?以中國象棋等級分為例,有一個很複雜的等級分計算公式,簡單理解就是一位A棋手以自身的等級分為基礎,碰到另一位B棋手,在等級分計算公式預估下,A棋手會有一個預期成績,假設預估A棋手和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A棋手最終卻贏了B棋手,則這盤棋過後,A棋手的等級分會有一定的上漲。
從上述的分析可知,等級分的計算是確定的,但是比賽的結果是未知的,等級分只是衡量棋手水平的一個參考因素,在現實的棋類比賽中,除了自身棋藝水平的較量,還要綜合比較棋手的體能狀況、心理素質等因素,等級分雖然是科學的,但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
3 # 出棋不意
相對來說,等級分還算是比較科學的。
等級分源於歐洲,是衡量各類對弈類競技水平的一套評價方法,也是當今比較公認的對被評估人員的對弈水平評定的權威方法。後來被廣泛用於國際象棋、圍棋、足球、籃球等運動。中國象棋於1982年開始實施了等級分制度。
很多人認為等級分不夠科學,因為很多處於等級分不同層次的選手並沒有進行過正面較量,甚至有時候可能等級分排名比較靠前的卻輸給了等級分比較靠後的。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不僅是象棋,幾乎所有競技類的專案都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首先說,等級分是一個大資料,是選手對戰其它選手戰績的綜合性考量,並不是一對一的關係。這就很有可能存在A勝B,B勝C,但C卻能戰勝A的情況。競技類專案牽扯到個人戰術,個人能力素質,臨場發揮等很多因素。A能勝B,B能勝C卻不見得A一定能勝C。但從大數法則的角度來看,如果分別隨機選取相同數量的選手進行對弈,等級分靠前的一定比等級分靠後的勝率要高一些,這才是等級分的由來和意義。是一個綜合資料的考量,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所以,等級分從大的角度來看,基本上代表了一個棋手的正常水平,還是比較具有科學性和參考性的。
-
4 # 象棋小陳
等級分非常的科學,從近幾年來看,國內官方各大比賽,例如碧桂園杯,材神杯等,都是等級分前幾佔領。說明實力跟等級分是相切合的。保持等級分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勝率才可以。特別困難,目前也就王天一超2700分。說明王天一的實力在對其他職業棋手的勝率超高,實際也如此。所以說,等級分還是挺合理的。
-
5 # 歪歪茵茵T
無論是象棋還是圍棋,進行必要的分級和等級分是應該的。但是,這兩棋都把分級和等級分固化了,這就是利益決定的。實際上應該有升有降才能反映個人現階段的真實水平。
-
6 # 自然就是天醫
象棋等級分科學不科學不是誰都能說的,應該由方舟子和西醫粉中醫黑來批判,因為他們最懂科學的啦,還有國際權威標準呢,還要經過雙盲試驗資料大樣本才能確定的。方舟子還認為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所以象棋等級分科學不科學,還要經過印度阿三的嚴格審查批准和敲定。
以上分析,希望你能滿意。
回覆列表
等級分被廣泛應用於體育競技運動動當中,答案自然是科學的。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問象棋等級分科學嗎?看來,一定有疑問。
上圖可見,2009年到2012年蔣川佔據了等級分第一的位置,並且一度超過2700分,是首位等級分超過2700大關的棋手。然而,那段時間排名第一的蔣川卻對排名第二的許銀川沒有勝績!
於是有棋友認為,等級分不夠科學,等級分第一的怎麼會沒有取勝過等級分第二的呢?
這裡就要給等級分做一些簡單的說明了。
等級分是針對全體棋手的,不是針對一兩名棋手。
等級分是對一群棋手的綜合表現的考評,排名第一的棋手一定是對於其他棋手的綜合勝率高於排名第二的棋手。
至於等級分第一的輸給第二的,在其他專案當中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最著名的當屬羽毛球的李宗偉,長期佔據等級分第一卻落得個頂級大賽一冠難求的尷尬。
當然,象棋比賽有其特殊性,如果要進一步提高等級分的精確性,倒是真得可以建議官方設立專門的等級分賽,每年可以搞四次等級分賽,這樣可能精度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