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臉萱媽
-
2 # chongzi1983
我自己的經驗是從滿月後開始補充。因為在坐月子的時候,月子餐很多食補,提供了大量的維生素D,不需要特意補充,寶寶從母親的母乳裡已經吸收了一些。滿月後可以天天吃一顆維生素軟膠囊。百天後,如果每天都出門曬太陽,建議隔天吃一粒。
-
3 # 滕滕的vlog
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生一到二週內就可以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了,維生素D主要是促進鈣吸收,還可以預防佝僂病,肋骨外翻等症狀,早產不足月的寶寶可以提前補充維生素D
-
4 # 楊謐說
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出生後第2周就可以每天給予維生素D400-800IU口服,如果是早產的、或者出生時屬於低出生體重兒的、再就是雙胎的,出生後即可以每日補充維生素D 800-1000IU,連用三個月以後,再更改為每日400-800IU。當然,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區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劑量,做到“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對於處於生長髮育高峰期的嬰兒和幼兒,更應該加強戶外的活動,或者給予預防量的維生素D和鈣劑,並及時的加入換乳期食物。
下面給大家普及一下,如果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會出現的疾病,有哪些表現,該如何應對。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維生素D都有哪些作用?
第一,在促進小腸細胞合成鈣結合蛋白的同時,增加鈣、磷的吸收,也會促使骨鈣沉積。
第二,增加腎近曲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對於骨骼的礦化作用是有利的。
第三,維生素D不僅可以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同時還會促進破骨細胞分化,並直接影響鈣磷在骨的沉積和重吸收。
瞭解它的作用之後,我們再來談談維生素D缺乏會產生什麼疾病。
比如“佝僂病”,這種病就是由於孩子體內維生素D不足所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使骨骼發生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常見於2歲以下的孩子。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D常見的原因有:1、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主要就是懷孕期間攝入不足,因為孕吐造成的營養不良,或者母親有肝腎疾病、慢性腹瀉的,或者是早產、雙胎的,都可以導致體內維生素D的儲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也就是嗮太陽嗮得少。主要是因為紫外線並不能透過玻璃照射,而嬰幼兒又缺乏戶外活動,可以使內源性維生素D不足。
3、需要量增加 ,體內本身儲存不足,加上生長髮育速度較快,故需要量加大。
4、攝入不足,由於天然食物和母乳中含維生素D較少,如戶外活動再少,就會引起體內缺乏。
5、自身疾病或者藥物影響,胃腸道或肝膽疾病會影響維生素D吸收。長期使用激素的兒童可引起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嚴重下降。
佝僂病最常見於3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初期一般多發生於嬰兒時期,尤其是6個月之內的嬰兒。主要表現夜驚、易激惹、煩躁不安、常常與室溫季節無關的多汗,尤其是頭部汗比較多而刺激頭皮,致嬰兒搖頭擦枕,出現枕禿。活動期的表現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骨骼上的表現,6個月內有頭部顱骨軟化,出現“乒乓頭”,7-8月變成“方盒樣”頭型。胸部形成雞胸。雙下肢因負重科出現下肢彎曲,形成膝內翻,也就是常說的“O型腿”“X型腿”。
第二方面表現運動功能發育遲緩,坐、立、行等發育落後,出現蛙腹。
第三方面表現在神經、精神發育遲緩,還有語言表達能力遲緩,免疫力低下等。在經治療及日光照射後,這些症狀和體徵逐漸減輕或消失。
出現這些表現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首先要加強護理,給與合理飲食,堅持經常嗮太陽,增加戶外活動時間(6個月以內的嬰兒避免直接嗮太陽)。
其次,在活動期可以口服維生素D每日2000-4000IU,連服1個月後改為每日400-800IU;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監測血清鈣、磷水平。用藥後藥及時觀察,1個月後如果症狀、體徵無改善時,應考慮其他疾病。
最後,在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也可以給予適量的鈣劑,對改善原來的症狀,促進骨骼發育是有好處的。孕媽一定要及時瞭解嬰兒維生素D的缺乏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或者其它方式補充。
回覆列表
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的主要目的是促進鈣吸收、預防佝僂病,由於嬰幼兒自身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較弱。孩子生下來半個月的時候就應該補維生素D,不管是母乳餵養、人工餵養還是混合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