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糧小咖
-
2 # 水生木31
農民收入多小與糧食調空沒有多大的關係,不種玉米種什麼?種小麥?兩個價格基本一樣。種花生?費用大。做為山東農村來說種玉米比種花生,小麥在收入上還要高點。我認為農民收入高或低,不在調控種什麼上,而是在糧價上國家須調控好。如果國家不控好糧價,指望調控種植什麼作物,怕是要出現控制種什麼,什麼就要漲價。
-
3 # 柳小慶
關注國家統計局每年釋出的糧食種植與產量就不會有疑問了!
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中國的耕地嚴重不足!所以,中國能讓有限的耕地餵飽華人實屬不易。但是,大家要看清楚,只是餵飽而已!經歷過饑荒的老一輩最能理解饑荒的痛苦,沒經歷過的看過1942的電影或59年大饑荒的傳說也能窺見一斑。所以,農業一直都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立國之本。
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吃飽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好成為的最新的問題。吃好意味著肉蛋奶油的大量提供,而這些產品由糧食牧草來轉化的話,由中國的耕地是供應不了的。所以才有了海量與肉蛋奶油供應相關的農產品進口,其中包含反轉人士謾罵也是最大進口量的轉基因大豆。
而我調減種植面積的主要是玉米,玉米作為糧飼兼用的高產糧食作物,其種植面積與水稻小麥得到幾乎同樣的保障。但近些年庫存量巨大,而大豆產能嚴重不足,所以從2017年開始調減了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加了大豆的種植面積,水稻小麥的種植面積波動不大。因此,讓華人吃飽飯的主糧依然保障了。所以,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
4 # 豫東小農
種植面積調減,糧食安全怎麼保障?
我們這裡的屬於平原地帶,對於糧食種植面積的調減在我們這裡很少。況且主要體現的是調整的玉米的種植面積。這應該對於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夠成威脅!
大蒜和小麥種植面積在我們這裡是大蒜行情好了,小麥的種植面積就會相應的減少一些,但是考慮到現在我們小麥的每畝的單產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何況我們國家已經連續十幾年增產了!所以對於國家現在的小麥的庫存量還是可以滿足我們國家13億人口的吃糧問題的。糧食種植面積的調減指的是夏季玉米的種植面積。玉米現在在我們國家只能做為第三或者第四的糧食作物!玉米的減少對於我們國家的吃飯問題應該影響不大!我覺得玉米麵積的減少自己國家對於土地的輪休,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何況最近又提出了讓土豆取代玉米成為我們華人的第三食用主糧。土豆的每畝單產要比玉米,小麥和大米要高處三四倍!所以我覺得種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對於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沒有任何威脅!
1月17日至18日,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透露,2018年,我國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全年共收購糧食7200多億斤,其中夏糧市場化收購比重超過90%,秋糧市場化收購比重穩步提高,政策性糧食不合理庫存消化進度加快,全年消化庫存近2600億斤。
回覆列表
種植面積調減,糧食安全咋保障?最低收購價下調農民收入會降嗎?
最近幾年來,國內糧食種植面積一方面是因為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下降,而出現了小幅下降的情況;另一方面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國家實行休耕、輪作等也使得糧食種植面積略有減少。可能很多人會質疑國家有關部門公佈的每年將近17億畝的糧食播種面積,也會質疑糧食產量6億噸以上的水平,以及即使面積下降疊加自然災害嚴重,但公佈的產量資料卻只是略減。但從糧價的表現來看,從國內糧食供需關係來看,中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近些年來確實是提高了,除了大豆之外,其他主要糧食品種自給率都比較高,小麥、稻穀兩大口糧品種甚至達到100%以上。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就是糧食的進口越來越多,除了2018年的進口量因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同比略有下降之外,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3062萬噸,除了大豆進口達到9553萬噸的高位之外,高粱、大麥、大米等進口量都比較高,這在往年都是沒有出現過的情況,而且也是國內並不緊缺的農產品。比如高粱、大麥,往年用於釀酒等用途的進口量非常少,但這幾年每年進口量低的在500、600多萬噸,高的年份達到800多萬噸、甚至1000萬噸。
再回到糧食麵積下降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問題上來。雖然中國人口仍在增加,對糧食的總消費量也在剛性增長,但現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糧食的需求已經逐漸在從數量的安全保障向質量的安全保障轉移,在向著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轉移。這就要求中國糧食產量在基本穩定在一個水平的基礎上,透過結構調整,增大優質品種的種植面積。同時,透過休耕、輪作等措施,也給中國糧食產區多年來一直被”索求“的土壤”休養生息“的機會。所以,從這一點來說,面積小幅下降並不足以影響到國內糧食的數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