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反串,首先是中國傳統戲曲,其次是近幾年來,娛樂圈開始流行的一種表演形式,舉例而言,男性的梅蘭芳作為一個旦行演員,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他曾在《轅門射戟》一劇中演生角的呂布則反而是反串。
8
回覆列表
  • 1 # 畫中畫1畫中畫1

    第一、科普,反串和性別無關,只與行當有關,演應工行當以外的才叫反串。多數演員主要應工一個行當,但也有些演員應工多個行當。比如高慶奎,也唱老旦、花臉,正經營業演出。所以高派老生演員唱一些包公戲,就不應該算反串。

    第二、京劇早期都是男演員,女性不準登臺。直到清末民初,逐漸開放,才出現了坤班。注意,這時候男女仍然不是同臺的,坤班演出就全是女的,無論老生、花臉、丑角、樂隊,沒有男性。民國初年,比較開放的地區,比如上海,開始出現了男女同臺。這在當時社會還是很有爭議的。

    第三、題主想知道為什麼要男演女吧?這主要還是社會原因。清朝禁止官員狎妓,這本來不錯,不過法律有嚴重漏洞,以至於相公堂子成風……看過《紅樓夢》裡那秦鍾和寶玉吧?早年男旦多出於堂子……這個就不多說了。至於到現在,青衣、花旦、老旦等女性行當,本質上仍然是男性的藝術,女演員也是學男的怎麼演女。因為京劇的黃金時期都是男性大師在活躍,女性的好角兒往往藝術還沒成熟,就嫁人隱退了。這不是性別歧視,而是萬惡的舊社會造成的!再者說,審美也偏男性。京劇的音色講究既要高亮、又要寬厚。【當然現在審美也扭曲了】

    最後,既然題主提到了反串,咱也提兩句。過去演員都是一專多能,每個演員都能演自己應工以外的行當且完全合格(專業標準)。因為科班的授課方式,是講總講,一個戲所有的人物,連鑼鼓經都要學。所以,演員會一個戲不是就會你這角色就完了,別人的活兒也都得會。科班這樣授課,是為了將來你肯定有飯,本來唱大嗓兒的,不行了,後來也許改小嗓兒就紅了,這種例子很多。實在沒嗓子了,還可以改樂隊呢!【貌似歧視樂隊了……過去就這觀念】

    舉兩個歷史上有名的反串例子吧:

    事件:北京京劇團舉行春節聯歡晚會時間:1961年2月13日,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

    北京京劇團全體演員、樂隊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員為歡度佳節,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了一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歌舞、雜技、戲法外,精彩的大軸戲是全團藝術家通力合作,聯袂演出反串京劇《大八蜡廟》。這齣戲的舞臺監督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陣容是:扮演費德功的是馬連良(老生反串武花臉),扮演朱光祖的是譚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張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小張媽的是裘盛戎(銅錘花臉反串彩旦),扮演黃天霸的是趙燕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賀仁杰的是李世濟(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義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倫的是馬富祿(小花臉反串老生),扮演費興的是陳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臉),扮演關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來龍的是趙麗秋(花旦反串武花臉),扮演竇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張桂蘭的是張洪祥(架子花臉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臉反串青衣)。《大八蜡廟》的演出中間,還有戲中串戲:男旦青衣任志秋學唱名家時慧寶先生的《硃砂痣》京劇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鎖麟囊》中“春秋亭”一場的選段。

    這陣容豪華吧?還有更豪華的:

    事件:1929年第一舞臺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時間:1929年4月,農曆戊辰年

    第一舞臺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餘叔巖、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豔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

    壓軸《游龍戲鳳》(梅蘭芳,餘叔巖)

    大軸《八蜡廟》(楊小樓反串張桂蘭,梅蘭芳反串黃天霸,餘叔巖反串朱光祖,程豔秋反串賀人傑,馬連良反串關泰,閻嵐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費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壽臣反串小老媽,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壽山反串丫鬟,諸茹香反串秦義成)

    其中餘叔巖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脫脫一位極好的開口跳。特別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個大頂,又直又幹淨,前後臺都服了。後來,譚富英在北京,楊寶森在香港,均按餘叔巖的路子反串過朱光祖。

    綜上,反串是一個京劇演員的自我修養,連我這老生票友都曾反串小生、武生、醜、銅錘、架子、彩旦等多個行當,下一步就是要在臺上唱回青衣了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逛古玩市場有哪些撿漏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