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霸春秋

    歷代都是後朝修前朝的史,修史的人以自己的好惡而改,也會因當時的統治者脅迫下而改。不畏強權,堅持實事求是的史官在太史公之後再沒有來者。修明史已經是滿清入主中原了,為了統治的需要,會編造如明朝如何不得人心,自己才是老天派來的云云,後來的四庫全書更是美化統治者的產物。看明史應該兼看歷代皇帝實錄,這些是記載皇帝日常起居辦公的記錄,雖然也不是太客觀,但總比異族歪曲的歷史要好的多。異族統治者以落後民族征服先進民族,必然會毀滅篡改前代歷史,以達到心裡的平衡和統治的需要。

  • 2 # 晃天下

    清編《明史》中,按大致歷史事件順序來說,沒有太大問題,同樣的文筆也不錯。但細節上就經不起考究了,特別是晚明。

    與晚明相關的:

    明朝官方的《明實錄》,原本有正、副、大、小四套,但在《四庫全書》修成後,統一焚燬。現在流傳的為兩種,一是修《明史》時,明史館重新抄錄,為館本;另一種,個人私自抄錄的。

    《三朝遼事實錄》,王在晉收錄的關於遼事奏摺,從萬曆到天啟年間。清乾隆時被禁。

    《兩朝從信錄》,抄錄的是從泰昌元年到天啟七年的朝廷邸報,清乾隆時被禁。

    以上三種來說,《明實錄》是由大臣根據奏摺簡練後而成,而《三朝》就詳細得多。很多在《明熹宗實錄》上記載的內容,在《三朝》中能看到更詳細的內容。由於《三朝遼事實錄》記載了很多後金之友袁崇煥的不利記錄,被袁吹子們稱為“偽史”。

    《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計六奇著,因記載的傳聞不少,其中也有不實之處,清初被禁。

    《國榷》,談遷著。據吳晗評價,因當時未刊行,躲過了禁燬。

    可以看到,滿清文字獄下,關於明史特別是晚明,基本上是一塌糊塗,由《明史》一家獨大!由於現在網路的興起,這些資料也相對容易查詢到。這些記載的內容,在細節上與《明史》很不相同。

  • 3 # 雜學愛好引領者

    現存的明朝歷史基本上都是蠻夷負責寫的,可信度基本為零。試問哪個朝代沒清官沒貪官?即使是現在強大的中國不也一樣?明朝滅亡在當時有很多因素,先說說最主要的吧,第一,集團利益,黨派與司禮監的爭鬥,由財政開始發展到朝內的爭權奪勢;第二,天災,有的地方澇災有的地方旱災導致百姓顆粒無收,最後被有心人利用;第三,人禍,白蓮教一直是朝廷欲剷除的一塊疙瘩,邊患,蠻夷一直對明朝邊關重鎮掠奪物資,蠻夷實行的是日本侵略中國所實行的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第四,貪官,由於山高皇帝遠,地方官成了土皇帝,對少數民族隨意宰割;第五,漢奸。其它的就不說了,只想說上面導致明朝滅亡的在現在強大的中國也有,滅亡只是因為那時壞境不一樣,冷兵器時代,通訊不發達

  • 4 # 在人間已是癲2

    滿清大興文字獄毀掉大量文史典籍~又修四庫全書銷燬大量原版絕版書籍~最終目的就是篡改歷史~控制思想~閉關鎖國~毀滅文化~屠殺漢人嫁禍張獻忠和明末起義軍~這些都是不需要辯論的事情~少數民族要穩定統治三百年~這些都是必須的手段~站在少數民族統治者那個角度來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些手段儘管很不光彩卻十分有效~如果是主體民族統治就有很多更溫和更和平的辦法~

  • 5 # 江右老王

    可以說,《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出來之前,我們在學校學的歷史,對明朝的認識很淺。我那個時候看得電視劇拍出來的明朝很亂,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魏忠賢了。獨攬大權。

    等到自己畢業,離開學校。然後看到關於明朝的一些論據。於是很好奇的去做了一些簡單瞭解。

    第一,發現明朝的政治結構比較成熟穩定,史書上說皇帝昏庸無能,下面的政治大員能把國家有序治理。可以說那個時期,心經開始有了民主的萌芽了。

    第二,發現明朝時期,就有火器了。而不是清朝流行的長槍。也開始知道原來清朝屬於少數民族統治中華大地的時期,而明朝是漢族的最後一個朝代。

    第三,在清朝時期,清朝不重用漢臣。說明清朝一直在防著漢族。不過清受到漢族認可,還是 因為其認同漢文化。所以大家也就沒有不接受的心思。

    那麼為什麼有人說明史糟篡改,有幾個疑點,一是修史時間太長,時間太長,易生疑慮。

    二是清朝起初是很受漢族抵制的。為了證明自己屬於正統,屬於天命所歸。不抹黑前朝,褒揚今朝。怎麼讓人認可它的正統。所以很有必要抹黑前朝。

    三是如果明朝真那麼不堪,為什麼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追隨?而不像清朝一捯,萬人推的場景?

    就憑人們對明朝的評價,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可以窺見一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元覺和魯智深大戰五十回合,並未分出輸贏,但鄧元覺為何會突然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