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漂阿波

    主要是朱棣的北方軍團非常有戰鬥力,是久經沙場的勇猛軍隊,經常和蒙古軍隊死磕。再一個他拉上了寧王一起造反,寧王的騎兵非常精銳。反觀朱允文,一再被一些文人誤導,用人不善。再加上,當時明朝武將基本被朱元璋全部殺死了。再也沒有獨當一面的大將。而且朱允文心裡善良不忍心殺害叔叔,只允許活捉,有幾次放跑了朱棣。再加上朱棣師從徐達,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且軍隊多為裝備精良的騎兵。打不贏可以跑,打得贏就是殲滅戰。

  • 2 # 平常雜說歷史

    朱棣能成功逆襲不全是偶然,而是多種因素促成的。靖難之役和七國之亂、八王之亂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藩王對中央統治存在威脅,天子採取措施削減或打壓藩王勢力而引發的戰爭。歷史記載,朱元璋效仿漢高祖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眼看藩王勢力日益增強,可他此時年事已高,無力整頓。朱元璋死後,孫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做待宰羔羊,隨後起兵謀反,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為何朱棣能夠反抗成功,請大家耐心看我分析。

    建文帝多次“相助”

    有道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建文帝的削藩豬隊友黃子澄與方孝孺,屬於典型的書呆子。削藩成功案例是先強後弱,他倆倒好先把幾個實力弱的藩王幹掉給朱棣、朱權等藩王提個醒,上演一波殺雞儆猴,朱棣早早就有了防備之心。

    建文帝本身是個好人,心慈手軟,曾經有三次可能除掉朱棣的機會他都放棄了,這讓朱棣死裡逃生,有了反攻的機會。這一點建文帝不像朱元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反而朱棣奪得皇位後趕盡殺絕,這都是後話了。

    朱棣正式起兵謀反,建文帝派將三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唯一的名將耿炳文,希望他將叛軍一舉掃平。為表重視,他還親自送耿炳文出征,他在將軍隊交給耿炳文的同時,語重心長的對他說:“請你務必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啊!”完蛋,大軍未出,士氣已落。後面幾場關鍵性戰役,建文帝也都屢屢挫敗,以至於大好江山拱手讓人。

    朱元璋隔空“神助攻”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保孫子穩住江山,開始一系列操作:一是殺名臣武將,如空印案,胡惟庸案,藍玉案,明初三大案,從此,名臣名將一掃而空。二是藩王守邊疆,平衡燕寧二王,形成諸王互相牽制。三是留下方孝孺等忠孝代表輔助建文帝(不排除建文帝受其影響之深),以耿炳文防守名將保江山;有他在,南京城固若金湯。可沒曾想這些恰好幫助了朱棣奪位,歷史總是這麼戲劇性。

    朱棣自身實力強勁

    朱棣驍勇善戰,身先士卒,在當時是為數不多的名將,況且他手下將領也身經百戰。他老謀深算,極其狡猾,以裝瘋賣傻迷惑朝廷,暗地裡增強實力。起兵以“清君側”為理由,找的合情合理,受到諸藩王的支援,尤其是當時天下最會帶兵打仗的寧王朱權。

    朱棣最明確的戰略進攻,他深知以藩王之力跟朝廷作對消耗不起,所以選擇直搗黃龍,進行斬首行動。朱棣手裡握著高機動的騎兵,就是從寧王朱權那裡搞來的“朵顏三衛騎兵部隊”,直接從北平一帶繞過山東直插淮揚防線。

  • 3 # 楓沙湖畔一小魚

    中國歷史上,除了明朝燕王朱棣外,地方諸侯王造反沒有成功的!畢竟地方諸侯王國力量有限,無法與中央對抗。但是朱棣卻能成功逆襲,從侄兒手中奪取皇位,是個例外。朱棣逆襲成功是有原因的:一、建文帝所用非人,急於削藩,逼反朱棣。當年漢景帝聽從御史大夫晁錯建議,急於削藩,結果激起“七國之亂”,險些釀成大錯。削藩確實要削,但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穩妥推進,但建文帝沒有吸取歷史教訓,聽信心腹大臣齊泰、黃子澄的書生之見,急於削藩,逼反了朱棣。朱棣於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對抗中央。朱棣造反後,建文帝無大將可用,先用老將耿炳文北伐,後用言過其實的李景隆討伐,焉能不敗?二、建文帝過於迂腐。建文帝怕背上殺叔的罵名,在討伐朱棣時,竟下令不許殺害朱棣。朱棣有幾次被抓,如果沒有建文帝的這道命令,早死好幾回了。最是無情帝王家,帝王家沒有親情,只有你死我活的爭鬥。三、朱棣久歷戰陣,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朱元璋很喜歡這個兒子,常說他類己。朱棣師從徐達,後被封為燕王,出鎮北京,長期和蒙元殘餘勢力交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鬥爭經驗。“靖難之役”中,他善於抓住機會,愣是做成了不可能做成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過年有沒有什麼好笑的笑話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