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如戲520613
-
2 # 職場聊點啥
生活壓力無處不在,只要活著就有壓力。
一線城市生活壓力確實大,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往城市跑呢?都是為夢而來。
城市的發展魅力吸引人,豐富多彩的都市生活讓人嚮往,夢想從這裡開始。
再看看自己的家鄉,經濟落後,就業機會少,生活艱難,家鄉給不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差距不是一點點。
有沒有聽過,過年不敢回家的打工者;
有沒有看過,40萬浩浩蕩蕩回家過年的摩托車隊伍;
有沒有見過,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在城市尋找工作的人,坐在冰冷的臺階上啃著發硬的饅頭。
這一幕幕真實的場景,反映當代普通打工者不同的現狀:矛盾、希望、艱辛、執著。
生活的壓力可以忍受,可以堅持,但遙不可及的夢想,像浮雲一樣。
身處繁華的城市街頭,自己彷彿被吹落的枯葉,沒有一點存在感。
眼前的美景、精緻的物品、大大的海報、飄香的味道,木木的沒有感覺。
當時的心情只有自己能體會,在旁人眼裡只看到偽裝的自己。
外出打工回家,有的懷揣孩子上學的學費;有的備好老人需要照顧的生活費;有的準備結婚的彩禮錢等等。回家的心情各不相同;回家的滋味甜酸苦辣;回家的笑容是牽強的;回家的身體是疲憊的。
這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這裡的溫暖只有自己去點燃。
面對繁華熱鬧的城市,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又有多少?
匆忙的人群,擁擠的城市交通,喇叭聲、人聲、汽油味混雜在一起,只有回到幾平方的小屋,才能讓心放下。什麼都不想,也懶得去做,疲憊的只想靜靜地昏睡過去。
我聽到一些在城市打工的朋友在抱怨,因為不符合條件(上海居住證積分標準120分,可享子女教育),孩子上學成了問題,怎麼辦?
有的只能託關係,在偏遠的郊區入學,但要多付一點費用(贊助費),而且還要就近租房照顧等等,真的不容易。沒有能力的,孩子只能在老家讀書,由年邁的父母照顧。
父親在鄉下身患絕症需要照顧,城市還有孩子需要照顧,工作的特殊性不允許請假多久,怎麼辦?這是一個遠房親戚對我說的話,我當時聽了很沉重。沒有辦法,只能把父親接到城市照顧,但父親住了幾天,就吵著要回家。原因是:醫藥費太高承擔不起,影響孫子讀書生活,生活開支大了等等,不想連累他們。就這樣回到鄉下保守治療。這樣的生活壓力,對當時的他是多麼的難熬,整個人消瘦了一圈。
有次去鄉下散心,順便去街坊鄰居伯母家走走,伯母拉著我手聊起家常,滿是皺紋的臉讓人心疼。我問她兒子是否一直回家看望,她很無奈的說:一年偶爾回幾趟家,來去匆忙。
我想,回家一趟只有2個多小時,但這2個多小時的路程如此遙遠。不能抽空回家看看嗎?我滿臉疑惑的問道。伯母對我說:工作不容易,想多賺一點錢,回來一趟開銷路費就要好幾百(過橋費來回200,高速路費來回100,油費150),這樣的回家是一種奢侈,想想不值得。打電話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一句兒子你還好嗎?一句父母身體可好?成了感情寄託。
外出打工的朋友們,我想說一句:你還有希望,你還能堅持,那就留下來,為夢想而努力。但不管怎樣,要力所能及的經營好自己的家庭,這樣你才能專心工作,安心生活。
如果實在堅持不了,實在無法忍受,讓你失望了,你就離開吧!因為城市再精彩,也沒有自己的精彩。回去調整一下,再選擇自己的方向,有了第一次的打工經歷,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回覆列表
在一線城市工作以後沒有真本領在那裡是難以生存了,一線逐步實行智慧化了,所以有句古話就是這麼講,優勝劣汰,沒辦法社會就這麼殘酷?一線城市成了人才城市,有經濟頭腦的人或者不易生存的他們就跑到二三線城市發展,所以給二三線城市的人才增加壓力,他們這些人在城裡待慣了回鄉的可能性很小,他中間有一小部分年齡大一點的,他們手裡巳有了養老錢了,他們這些人可想回到農村過上原生態的生活,頤養天年!他們這一代人在改革的大潮中酸苦辣都償了,也算是弄潮人吧!他們重新回到農村,他們的晚年生活一定很幸福!為什麼?他們知道農村什東西都是原生態的,所以回來後要養身享受無壓力的農村生活,這樣的生活一定很愜意!留在城裡的人壓力一天比一天大,社會在進步.一切都在更新,為此無論是學歷高低的留在城裡人,一定要有一種危機感.上進心.這樣才能更好立足於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