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國之人
-
2 # 和普樂睡眠與呼吸健康
1.戒菸
戒菸是最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降低發生慢阻肺風險並延緩其進展的干預措施。
2.減少室內外空氣汙染
降低大氣汙染,避免使用生物燃料,改善室內居住條件。
3.加強職業保護
從事相關職業的應按照相關要求做好防護工作,提高職業防護和疾病預防意識。
4.有效鍛鍊
加強鍛鍊,有助於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5.減少呼吸道感染
提高抵抗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預防感冒及呼吸道的反覆感染。
6.避免營養不良
攝入充足的營養,避免挑食、偏食導致營養不良,而引起眾多併發症。
“慢阻肺”的預防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已與艾滋病並列成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僅次於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預計到2030年,“慢阻肺”將成為全世界第三大死因。“慢阻肺”的主要高危因素是吸菸、室內外空氣汙染及接觸職業性灰塵和化學品。為此,全球“慢阻肺”創議組(GOLD)倡議設立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在每年11月第三週的週三舉行紀念活動,目的在於提高公眾對“慢阻肺”的重視。
2005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將“由已認知的與工作程式相關的致敏因素和刺激物所致的上呼吸道功能紊亂而導致的 ‘慢阻肺’(COPD)”,列入推薦的職業病目錄中。中國也於2011年4月13日釋出了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T237-2011《 職業性刺激性化學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並於2011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導致“慢阻肺”的原因
導致“慢阻肺”的外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吸菸。吸菸是目前公認的導致“慢阻肺”的最重要因素。與不吸菸人群相比,吸菸人群肺功能異常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出現呼吸道症狀的人數明顯增多,吸菸患者病死率明顯高於不吸菸患者。儘管吸菸是引起“慢阻肺”的最重要環境因素,但並不是所有吸菸者都會發生“慢阻肺”。
吸入生產性粉塵和化學物質。接觸粉塵較多的工人,其肺功能影響超過吸菸者。吸入煙塵、刺激性氣體、某些顆粒性物質、棉塵和其他有機粉塵等,也可促使“慢阻肺”的發病。
空氣汙染。長期生活在空氣受到汙染的環境中,也是導致“慢阻肺”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呼吸道感染。已經罹患“慢阻肺”者,呼吸道感染是導致疾病急性發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社會因素。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發生“慢阻肺”的機率較大,這可能與室內外空氣汙染、居室擁擠、營養較差等社會因素有關。
導致人們罹患“慢阻肺”的內因有許多方面,其中包括遺傳因素、個人體質、肺部發育等個人情況。
治療原則與預防措施
“慢阻肺”在目前是不可治癒的,治療只能夠有助於減緩病情發展,但該病是可以預防的。
職業性刺激性化學物致“慢阻肺”的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應儘早脫離刺激性氣體、煙、霧等工作環境,避免接觸環境中刺激性化學物。急性加重期應進行消炎治療、並積極處置;對於其併發症,在病情穩定期以對症、支援治療為主,減輕症狀,阻止病情發展,緩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
“慢阻肺”不會被他人傳染,也不會傳染他人,更不會遺傳給下一代。如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和早治療,就會大大降低該病的發病率。職業性“慢阻肺”的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排除和控制生產環境中的毒物。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毒性大的物質,限制原材料中有毒物質含量;改革工藝過程,儘量採用自動化、機械化和密閉化生產工藝;定時檢修機器裝置,防止“跑、冒、滴、漏”;加強作業場所通風換氣(區域性抽出式機械通風系統),使作業環境刺激性化學物濃度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隔離操作,減少接觸。隔離操作,就是把工人操作地點與生產裝置隔離開來。可把生產裝置放在隔離室內,用排風使隔離室保持負壓狀態;也可把工人操作地點設在隔離室內,用送風使隔離室內處於正壓狀態,從而使勞動者與刺激性化學物隔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