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道人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

    “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朝並沒有停止改革的步伐,還在尋覓用什麼樣的制度才能強國。慈禧也並非固步自封的女人,她也想在自己百年後,讓清朝重振雄風。此時清朝內部也在討論用什麼樣的君主立憲制才能強大的問題。顯然康有為等人提出的君主立憲制不符合慈禧的胃口,但還要順應民意繼續改。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在慈禧的安排下,清朝派載澤及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為出國考察政治體制,這就是歷史上的“五大臣出洋”。其中載澤是最年輕的一位,出國時還不滿30歲。五名大臣,重點考察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特別是日本和德國的君主立憲政體,以便清朝選擇哪國政體。

    載澤是晚清皇室宗親,雖是載字輩,但並不是親王,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皇帝的六世孫,嘉慶皇帝的五世孫。載澤出生於北京,其父奕棖過繼給嘉慶帝的第五子綿愉做後嗣,光緒三年(1877年)襲封輔國公,光緒二十年(1894年)晉鎮國公。此人還是慈禧的侄女女婿。載澤是晚清重要大臣,主張清朝立憲的重要人物。

    載澤等五人出國考察回來後,載澤代表五大臣,向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上了《奏請宣佈立憲密摺》。這是一份詳細這次考察外國體制的報告。其中載澤將日本的憲政體制擺在列國之首,認為日德體制適合清朝,因此奏請清朝仿照日本和德國的體制,在清朝改行君主立憲政體。

    載澤等人在考察中,雖然行程有美國與法國,但美國與法國是民主共和政體,清朝絕不會使用美法的體制。而英國君主立憲,君主是虛君,沒有實權,因此英國也被排除在外。於是日本與德國成為清朝選擇的物件。

    載澤向慈禧太后提交的報告《奏請宣佈立憲密摺》中,他對實施立憲制的還說了三個好處,一是確保清朝“皇位永固”,這是最重要一點。慈禧不想改革,就是因為怕立憲制把皇帝的權力搞沒了,這是她反對的原因。只要保證慈禧家的後人當皇帝就行。

    載澤對慈禧闡明第二個好處是“外患漸輕”,也就是說透過實行君主立憲制,能讓清朝加快從融入國際社會,從這個角度看,世界列強大都是立憲制民主國家,也就不存在外患一說。清朝如果實行立憲,也不會成為國際社會上的另類保守國家,外國也不會拿專制來說清朝。

    載澤給出的第三個好處是“內亂可弭”。載澤認為革命黨人搞的革命實際與立憲有關,清朝搞立憲了,革命黨再革命還有什麼旗號?

    所謂君主立憲,就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國家透過立憲制度,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但不是共和政體。而君主制立憲從方式上看,還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和議會制君主立憲。

    但無論君主立憲還是議會制立憲,都可以保留皇帝,但皇帝的權力就沒有以前那樣大了。因此當載澤推動清朝效仿日本君主立憲制後,清朝認為這是一種失掉權力的改革,並沒有實施。

    載澤等人遞交考察報告後,國內外很多人要求清朝改革自身的體制,在此背景下,載灃沒辦法,他代皇帝下了一詔令,並設定了改革的計劃“九年後正式實行立憲制度”。按照此此計劃,清朝也開始了一些改革,比中央成立資政院,在地方成立偕儀局。

    但對於清朝的立憲,很多人不滿。實業救國的狀元張謇主張應該立即實施立憲,於是各地立憲派發起了國會請願運動,要求立即召開國會,頒佈新憲法,縮短預備立憲的期限。

    面對國內民眾的壓力,清朝於1908年宣佈預備立憲為五年,也就是1913年實施。但此時清朝成立了內閣,但內閣成員全都是皇室成員,清朝這種奇怪不放權的做法,讓立憲派大失所望,因此還未等到實施立憲,清朝就滅亡了。

  • 2 # 開運銑笙資訊

    清朝末年清朝積弱積貧,清朝也想改革圖強,但每一次改革都失敗,有些還錯過了改革的機會。1894年,清日甲午一戰,昔日小日本強大起來,讓清朝看到了不足及衰弱,於是此後不久清朝迎來一場變革,這就是清末歷史上的“戊戌變法”,但變法只有百日,就被慈禧否決,並殺了變法的六君子。

    出國考察

    但“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朝並沒有停止改革的步伐,還在尋覓用什麼樣的制度才能強國。慈禧也並非固步自封的女人,她也想在自己百年後,讓清朝重振雄風。此時清朝內部也在討論用什麼樣的君主立憲制才能強大的問題。顯然康有為等人提出的君主立憲制不符合慈禧的胃口,但還要順應民意繼續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螞蟻搬家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