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發百中44

    個人認為這句話對,但孟子尖酸刻薄的文風也貽害了幾千年的中國文人,墨子是大家,又是他的長輩,他如此評價長輩學者,豈非無父。?

  • 2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57

    道理對 社會就是由等級構成的 沒有等級哪裡來的社會? 等級就是不同嘛 既然有社會 就不可能所有人都平等! 既然社會就是不平等的 那麼分親疏遠近也是正常的! 你不可能把朋友和父親相提並論這樣確實會亂套 你也不可能把外華人看成本華人 這樣的西方的白左做的更過 黑綠比本華人還要高貴!那麼這樣的情況是社會穩定了還是動亂了?當然是動亂了。所以部分身份不分族群的所有平等在目前有社會情況下是不可能!

  • 3 # 靈沖霄

    先秦的百家諸子中孟子算是個性最為張揚,脾氣最為火爆的一個了。他罵學生,罵統治者,罵諸子百家中別的派別,整部《孟子》中就沒少見他罵人。其中他罵墨子的這句“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算是罵的最狠的之一了。

    兼愛與仁愛

    墨家講“兼愛”,儒家講“仁愛”。單從《墨子》與《孟子》的原文中看,墨子與孟子二人的主張是非常相似的。比如墨子的“兼愛”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即把別人的國家當成自己的國家來愛,把別人的家庭當成自己的家庭來愛,把別人當作自己來愛。孟子的“仁愛”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即尊敬自家的長輩,也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家的小孩兒,也愛護別人的小孩兒。

    但從表面的釋義上來看,墨子和孟子都主張要愛人,墨子的“兼愛”與孟子的“仁愛”何其相似也。那麼孟子又為何會罵墨子“無父”乃至“是禽獸也”呢?

    無差別的兼愛與有遠近親疏的仁愛

    “兼愛”與“仁愛”的本質區別,關鍵就在於墨家的“兼愛”是講究無差別,乃至平等的愛;而儒家的“仁愛”則是有遠近親疏乃至等級秩序的。

    《墨子》中“若視”這個詞就是“看做”,把別人的看做是自己的,從而去無差別,平等的愛。而《孟子》中“以及”這個詞強調的是一種遞進的關係,雖然強調要愛別人,但首先要愛自己,再愛親朋好友,再到愛世人。這是一種由此到彼,推己及人,層層遞進的愛。

    理想化的兼愛與現實化的仁愛

    理念沒有對錯之分,卻有理想化與現實化之別。毫無疑問,相較於推己及人的“仁愛”,一視同仁無差別的“兼愛”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人類社會從古至今也都難以實現。

    人是社會性的生物,在交際圈中必然會有遠近親疏之別。所以人類之間的愛就像是WIFI訊號一樣,有一個由內而外,由親到疏的遞減。正如居里夫人所說的“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很顯然,居里夫人當然更愛自己的祖國,即便她也愛別的國家,但愛的順序與程度肯定不能與愛自己的祖國相比。

    除非個人的精神修養到了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聖人修為,才能做到無所謂愛,也無所謂不愛,對天地萬物都一視同仁的極高修養和視野。

    儒家與墨家階級立場的對立

    儒家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規劃的,孟子的“仁愛”從“親親”出發構建的“仁愛”體系乃至最終的“大同世界”本質上也是秩序化的產物。而墨家站在當時社會的底層民眾的立場上直接要求無等差的“兼愛”,就直接抹除了階級與秩序的存在。所以孟子要罵墨子“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並且將墨子與強調利己的楊朱(道家)並在一起狂噴“楊朱利己,是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 4 # 滄浪摩崖客

    墨家兼愛,是叫人愛人如愛己,不要有成見偏見歧視,感同身受,設身處地,互相幫助,互利互惠,怎麼就成了沒有父親???

    楊朱貴我,是叫你學會保護自己,尊重自己,別傻乎乎的,被人三言兩語就哄去做了炮灰,還以為自己是大英雄,

    怎麼就成了無君,目無國家呢???

    孔儒之徒,巧偽之人,明乎禮儀,而陋乎知人心,空談倫常,沒病找病。

    孔儒之徒,以為憑藉他那點小聰明,可以約束君王,約束大家,結果沒有底線,沒有規範,誰也約束不了,自個反而經常身陷囹圄,淪為笑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腰圍是怎麼計算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