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方物

    我覺得沒有影響啊,藝術是沒有國界,沒有年代界限,沒有年齡界限的,讓藝術融入生活,融入思維,融入靈魂,活在當下。

  • 2 # 澄懷齋主人

    廣東石灣陶塑發展到清末民國時期,石灣陶塑還有著一定的學術高度,然而近代“美術”觀念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據專家介紹:石灣陶塑錯過了陶藝發展最好的三十年。中國近代“美術”觀念應該把石灣陶塑藝術歸納入一個範疇裡面,從自己文化的脈絡中尋找線索,而石灣陶塑作為中國傳統造型類陶藝品的獨特代表,應該得到學理上的更多重視,從學術上的整理與自身的梳理,將石灣陶塑推上新的高峰。

    非專業回答,請專家指教批評!

  • 3 # 收藏家雜誌

    隨著近代西方知識體系的傳入,物品有了新的分類標準,“美術”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傳統中國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指代的是技能,技術,與審美無關。

    在1940年廣東文物展上展出的潘玉書作品“瘦骨仙”

    1910年南洋勸業會以“美術”指代書畫、金石雕刻、刺繡、古代陶瓷等類。代表廣東物產的石灣陶器以“泥制玩具”參展,可能還不能稱為“美術品”。該展覽的陶瓷器得獎名冊也未見有石灣陶器。根據目前的資料,最晚在30年代,石灣陶塑已成為“美術品”。

    黃炳 貓 高12.8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潘玉書1936年在石灣當地籌辦了個人作品展。據報道,“觀眾可免費入場,場內的展品均為非賣品,分有鳥獸、石山、人物三部份展出,此外還懸有名人潘冷殘、陳恭受等人的題詞十幾幅。”潘冷殘指的是潘達微,曾收殮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而聞名於世,善繪畫、攝影。這段資料證明了,最晚在30年代,陶藝家已意識到個人的藝術價值,已有開辦個人作品展覽的概念。1937年初的第二次全國美展廣東預展會上,也有70件(套)石灣陶器參加預展。

    潘玉書 卞莊打虎 高20釐米 二義草堂藏

    其中的參加者均為其時石灣的著名陶藝家,包括林棠煜、劉佐潮、潘玉書、霍津、陳赤、劉傳、醉石軒(梁福)、吳清、羅流、潘雨生、何倫等,還有三家店號,和生號、四興號與冠華號。他們的作品售價大多在7至10元,定價最高的是劉佐潮的作品(50元),參展的潘玉書作品“不售”。這一定價,當然不能與同場畫家的定價(畫價在100元以上)相比,陶塑藝人依然比畫人地位略低。但同場展覽證明了,民國時期廣東社會對陶塑是“美術品”的認可。1938年有報紙以“石灣兩陶匠”報道了黃炳、潘玉書。

    佚名 拍蚊公 高11、長18釐米 原石灣美術陶瓷廠藏

    行腳僧,是石灣陶土燒的人物,潘玉書手捏,高約五寸,穿著灰色的和尚服,禿其首,唇間突出兩雙長長的門牙,上身微俯,左手託砵前伸,右手出五指斜護砵旁,這個姿勢已經夠動人了,而還有更動人的,就是那兩個神氣活現的眼睛,這兩個眼睛很像在對著每一個向它注視的人訴說它慄鹿風塵的勞苦,我相信,就是一個完全不懂什麼是藝術的人見了它,也要為之停著腳兒,不忍遽去的。就只這一點,已夠表現出它的藝術價值了。看了這,誰敢說我們中國沒有高超的藝人?就是法國十九世紀被人稱為“只有他的眼,才能看透自然的核心;只有他的手,才能拔出自然的微末”的大藝人羅丹,也不比我們這位作者高超得幾許吧?

    潘玉書 華佗 高74釐米 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評論家從藝術欣賞的角度評價潘玉書的陶塑,從陶塑人物的姿勢、雙眼等細節欣賞其陶塑,不僅將之稱為“藝術”,還將潘玉書與法國大雕塑家羅丹相提並論。動人、傳神,是評論家對潘玉書作品的重要評價。潘玉書在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畫,以及人物的動作,尤其是能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動作,都處理得非常細膩,令人物傳神靈動,為觀眾營造無限的想象空間。這些細節,是用於遠距離觀賞的瓦脊陶塑所沒有,也不需要的。而潘玉書的風格以及手法,正迎合了擺件陶塑可近距離摩挲把玩的特點。也難怪他擁有眾多的藝術贊助人,名滿嶺南。

    潘玉書 貴妃醉酒 高32釐米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

    藝術品風格的時代差異,是研究者分析作品風格源流之根據,更是作品斷代、辨偽的重要依據。對近代石灣陶塑而言,風格演變與時代氣息依然是很重要的手段。創作者“藝術意識”的不斷強化,表現在人物故事情節的選定、人物表情動作的設計、衣紋、四肢等的考究等等不斷進步、不斷成熟,是幾代藝人最重要的風格代際差異,也是科學儀器所不能準確測定的。風格分析與型別比對,對石灣陶塑的研究與斷代依然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刺梅如何選擇播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