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哥在旅途
-
2 # 苗苗小學堂
首先,單親家庭一定是對孩子的成長又影響的。這個影響我分兩個方面回答,以及作為老師我們如何去彌補一些她們性格或者學習中缺乏的關鍵點。
一.性格方面
我接觸過的孩子,有單親家庭的,如果放在父親這和放在母親這裡還是有差距的,一般而言,孩子在小學這個階段是最需要關愛的,父愛缺失會導致孩子沒擔當,做事情沒有拼搏精神,母愛缺失會導致孩子缺乏愛心,缺乏自信,缺乏天真。
有一個把孩子送過來的父親直接跟我說,自己跟孩子母親離異了,孩子他在帶也不瞭解情況。深入瞭解孩子是很缺乏自信的,尤其是跟老師也不會主動交流,學習的時候會產生畏懼心理,覺得自己不行,但是內心很渴望被老師關注,有自己會做的題還是會積極主動過來給我批練習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單身家庭普遍的問題。他們本身缺乏關愛,自己對自己也缺乏自信,學習和生活都沒有較大的動力,但還是渴求自己被關注的。家長較少精力注意到他們性格上的弱勢,所以不論學習還是生活還是有一些小問題的。
作為老師,我認為應當彌補孩子缺失的那份自信,合理疏導他看待他父母離異或者有一方去世的情況,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多給予鼓勵,讓孩子信任自己,並給予適當的關愛,我想一個老師做到這些就很不容易了!
二.學習方面
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父母沒有足夠的心思放在他們身上,所以一般學習都缺乏規劃,比如同樣的作業佈置下去,可能家長監督的水準不一樣。這樣的孩子由於缺乏一個長期規劃與監督機制,想要靠自己主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很難的。
而老師與家長溝通,也只能改善家長一時的心態,長期的高效的課後輔導對於現在的小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議作為老師課上對孩子要求再嚴格一點,對所有的孩子約束都一視同仁,而對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要放鬆要求,這樣對於他們內心來說其實是一種愛的彌補,渴望被老師關心。如果老師有一個較為嚴格的管理機制,其實對於小學階段的她們是一件好事。
-
3 # 妖物志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社會學、犯罪心理學研究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媽媽,而且我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並且當時我有同學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
其實,孩子的問題和是否是單親家庭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如果一個家庭是充滿了愛,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重視的話,孩子也會心理健康,反而很多家庭雖然不是單親家庭卻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或者教育理念錯誤的話,這個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樣有問題。
談談我自己的情況,我雖然是單親家庭長大,但是從小父母給予了很多愛和獨立空間,我父母的就算離異了但是關係也很好,而且父母對我的教育比較開放,但是也沒有處於不管不問的態度,我能感受到父母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我不僅沒有所謂“單親家庭”孩子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反而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身心更健康,活得更有自信。
再來談談我周圍單親家庭的同學,說實話,有幾個我比較熟悉的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有問題的,但是真的是因為“單親家庭”嗎?並不是,因為有一些不是單親家庭的同學和他們一樣。現在看來,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並非是“單親家庭”而是父母的關係和教育。
在社會心理學中,其實我們的歸因是非常奇妙的事情,舉個例子:有人透過一些資料得出結論:自尊心低的同學學習成績普遍偏低。這個觀點很有意思,但是我們也能反過來想,或者是因為學習成績偏低才導致自尊心偏低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自尊心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但是用統計學剔除這兩項的影響效應後,自尊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也就化為烏有了。
說這麼多,實際上我想表達的是“單親家庭”這個定義只不過是一個狀態,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作為一名老師,如果你不把“單親家庭”這個原因作為孩子問題的歸因,而是從其家庭教育或者其他方面看,或許要簡單得多,這個孩子不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和其他每個家庭的孩子一樣,如果他有些“問題”那也只不過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老師應該看到這個問題發生的本質問題,而不是去糾結他是不是“單親家庭”。
回覆列表
我就是一名教師,教過的學生中就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這類孩子往往有兩種不同型別的表現。一種是課堂喜歡說話,包括一些搞笑的話,課間有時候搞一些惡作劇,引起別人對他的注意。另一種型別表現正好相反,不愛舉手發言,有些膽怯。從這兩種表現可以看出孩子的內心是缺少一種關愛,作為老師更要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多一份關愛,耐心教育,讓孩子融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