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小學生

    李自成起義通常被稱為“明末農民大起義”,但實際上李自成的身份是米脂縣銀川驛馬伕,雖出身農民,但在起義前屬於吃皇糧的國家基層工作人員。導致李自成起義的直接原因就是明朝崇禎二年進行的裁減驛站經費。

    明朝規定,每隔十里置鋪,鋪有鋪長;六十里設驛,驛有驛丞。鋪的作用是傳遞文書,併為來往的官員提供導迎服務。而驛的任務則是為來往官員提供舟車、馬匹、伕役等交通工具和住宿飲食條件,也有傳遞緊急公文的責任。立國之初,由於政治清明,制度嚴格,未經朝廷允許,一般官員不能私自利用驛站。但是到了明朝中葉以後,隨著吏治的敗壞,來往官員常常隨意勒索馬匹、役夫,甚至要求驛站提供超過實際需要的供應,古稱“折乾”,而超過的部分折成銀子後都落入了這些官員的口袋裡。這樣一來,驛站應接不暇,疲於奔命,甚至為了滿足這些貪官汙吏的私慾而賣兒鬻女。天啟二年御史方震孺就曾對皇帝上奏道:“臣自通州次抵山海,見夫頭、馬戶以及車戶,無不泣下如雨,不忍見聞。而瘦馬走死道旁者又不勝計。”崇禎二年,官員吳牲也對皇帝上言道:“今天下驛遞之疲憊極矣,驛遞非破家蕩產以供,則鬻妻賣子以應。當此民窮財盡之秋,更罹狼吞虎噬之慘。”除了來往官員的敲詐勒索,地方官也經常任意剋扣驛站經費,致使驛站的境況更加悲慘窘迫。也是在崇禎二年,刑科給事中劉懋上言崇禎帝對驛站進行嚴加整頓,重新規定使用驛站的標準。他在奏疏中向皇帝保證經過整頓後,可一年為朝廷省下近七十萬兩銀子,用來抵用一部分加派的新餉,這部分新餉即萬曆年間為了應付女真戰事而加徵的餉銀。劉懋的初衷是好的,原意是為百姓減輕負擔。而崇禎帝的欣然准奏則是聽說有銀子可撈興奮不已。後來經過整頓省下的費用果然沒有按照劉懋的建議用於抵消加派的新餉,而是被全部移作了軍用。而隨著驛站經費的裁減,那些原來依靠驛站勉強維持生計的驛夫、百姓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人就加入了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就是其中一個。正如史籍所載:“李自成一銀川驛之馬伕耳,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導致李自成參加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原因是明廷對驛站經費的裁減,而實際上李自成也並沒有因為在驛站工作而在生活上有多少起色。李自成出身貧寒,幼年曾被舍入寺廟,喚作黃來僧,後來又到地主家放羊,二十一歲時為了改善窘迫的生活而應募到銀川驛為馬伕。雖然看似有了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實際上由於國家吏治的敗壞,經費常常被官員貪汙剋扣,他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在驛站工作而改善多少。李自成迫於無奈,只得向邑丞艾氏借貸,因為到期不能償還而被艾氏綁於烈日之下受刑,差點喪命。艾氏門口有個石坊,李自成因為僅在坊下歇腳而被抓到府中毒打。艾氏仍不解氣,就把李自成綁在院中受罰。被綁了一天的李自成飢餓交加,正好這個時侯艾氏最小的兒子吃著一張餅從他面前走過。李自成實在飢餓難忍,就向其討要吃剩的餅。艾氏的小兒子不僅沒有捨得施捨一口,反而把餅扔到地上踩在腳下罵道我寧願餵狗,也不會給你。史書中的原話是:“我寧飼狗,豈以與汝?”

    李自成在驛站裁減費用被迫離開的第二年,陝西大旱,災荒遍野。米價漲到了一斗六錢銀子,隔河的山西省又以“防寇”為名禁止把糧食賣往陝西,官員們冷眼相加,毫無憫民之心。悲慘的遭遇使得陝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批饑民流亡外地,有的挺而走險加入了農民起義軍。而李自成的家鄉米脂受災尤為嚴重,他也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領著本村的一批饑民參加了不沾泥的起義軍,正式踏上了農民革命的征程。李自成在即大順皇帝位後,曾說:“朕起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痌瘝之痛。”如實反映了他在明王朝的反動統治下所經歷的苦難生涯。康熙年間的《米脂縣誌》中也說:“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一馬伕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學發展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笨,有同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