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詩詞菌
-
2 # 森林之王no1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山裡的泉水清澈朋亮,出山後會染上汙濁。也可比喻山裡人的淳樸和高潔,走出大山後,迷失了純真和自我。
-
3 # 綠荺軒國學書院館主
應該說這是一個關於佳人的悽美故事。要理解“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就要讀杜甫的詩:“佳人”,讀懂這個故事,自然就理解了這句話。
《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這首詩講述的是一個絕代佳人,原本高門府邸,因為戰亂,家裡的兄弟都死了,家境敗落。丈夫也拋棄了她,另娶她人,只得隱居在山中,與山水、草木相伴。淒涼處,感嘆世間的惡俗、薄情,人生如燭光一樣,隨風漂浮不定。但佳人慢慢的喜歡上了,如山泉一般清澈的隱居的生活,厭惡山外世間的渾濁,也習慣了節儉而寒酸的生活。
在這個詩中故事的背景之下,就不難理解“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山中的隱居生活如泉水般的清澈,山外的世俗生活是渾濁,薄情的世界。從這句話也能感受到佳人,已經看淡世間一切的心態。
-
4 # 文子心語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情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詩的主人公是個戰亂中被遺棄的女子。雖然出身於高門府第,但卻生不逢時。兄弟雖高居官位,但慘死於亂軍之中。孃家人亡勢去,又被薄情夫婿無情拋去。社會、家庭、個人的災難紛至踏來,統統降臨到這個弱女子的頭上。但詩中女主沒有被不幸所壓倒。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獨向深山而與草木為鄰。深谷幽居,茅屋需補,賣珠飾度日,採柏子而食。天寒日暮之際,倚修竹而臨風。無論從物質從精神來說,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孤苦難捱的。
但詩人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時,也藉助“比興”讚美了她高潔自持的品格。“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 ”,表現了她的純潔樸素心靈,“採柏動盈掬,日暮己修竹”卻將女主與“柏”、“竹”這些崇高品質的象徵聯絡起來,意在暗示讀者,那時乖命蹇的女子不是很像那經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勁節的綠竹嗎?清人黃生認為:“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而詩中女主與詩人杜甫棄官漂泊,仍丹心耿耿的境遇很有些相通之處。
古人尚且如此,放在今日仍具現實意義。當今社會物質相對豐富,社會地位有所提升,少有食不裹腹,更無流離失所。然而,膚淺的精神境界,物慾的極度放大,思想的不思進取,觀念的陳舊落後等等,都會讓情操變的低賤,讓人品失去尊貴,當然也是讓“泉水變濁”的因素。但無論如何,為人的底線,情操的高潔是始終要謹記和堅持的。“水濁”有外界的影響和因素,但人品和情操上的“水清”則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回覆列表
在山中,無車馬喧囂,泉水靜靜流淌,沉澱雜質,就如同學習中心無旁騖才能成功;出山後,萬事侵擾,難免會被世俗紅塵亂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