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半畝

    一.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清代隸書成就最高者一何紹基

    作品簡介和藝術描述: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累葉》隸書長卷,結體寬綽自如,通篇顯俊邁飄逸之態,點畫豐腴勁健,為何氏典型的代表書風。任何藝術都有其發展的過程,何紹基的隸書亦是如此,他四十二歲為石卿所臨摹的《魯峻碑》就與此大相徑庭,該帖的用筆已方折為主,通篇大小一致,字與字之間有明顯的對比變化,而何氏六十二歲書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易林》隸書冊卻又是另一種風貌。由此可以看出,何紹基隸書風格的形成也是經歷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明朝時期,山東出土了一件稀世文—《張遷碑》亦是不可多得的漢隸典範

    席夔( kuí),清代書畫家,傳世書跡《隸書千字文》,賞心悅目。

    民國時期的書畫界,馮文鳳,幼承家學,13歲能對客揮毫,後經苦練,工篆、隸、真、行書風遒勁古樸,最擅長的是隸書。除了中國書畫,馮文鳳還懂油畫、攝影、雕塑、音樂、騎術、游泳,可謂多才多藝。代表作《水經注》,節臨《秦公簋銘》

    “隸書之祖”——程邈

    二.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的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李志敏、沙孟海、董其昌等。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稱之為“書聖”,代表作中最著名的就是《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

    顏真卿是唐代書法家,很多人只知道他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但是他的《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

    蘇軾很擅長寫行書和楷書,他的《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蘇軾存世的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

    “天下三大行書”被後人所欣賞,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也是很多愛好者必臨摹的作品。

  • 2 # 華脩堂

    書法發展到漢代,篆隸楷行草五體均已具備。隸書是由篆書演變而來,行書則是在楷書基礎上形成。從發展時間上隸書在前,行書在後。從書寫特點上隸書中矩緩慢,行書靈動快捷。下面就具體說一說隸書和行書的特點、代表作品和歷代書家。

    隸書是漢代通行的字型,我們日常看到的漢簡如《孫臏兵法》、《居延漢簡》、《武威漢簡》,碑帖如《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華山碑》,摩崖刻石如《石門頌》、《西狹頌》、《楊淮表記》等都是別具風格、成熟典型的隸書。

    隸書結字一般取橫勢,呈扁方形,筆畫波磔分明,蠶頭燕尾。隸書的用筆特點有圓筆和方筆,一般要求筆毫齊發,筆筆送到筆畫終端,點畫末端沉著勁斂。

    漢代留下來的隸書碑帖基本都沒有作者署名,之後在隸書方面頗有造詣的書家有唐代的韓擇木、徐浩,清代的鄭簠、金農、桂馥、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陳鴻壽等人。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既不像楷書那樣規矩方正,也不像草書那樣連綿變化,書寫方便易識,行筆使轉流動,點畫呼應映帶,節奏從容中道,是實用性與欣賞性兼備的書體。

    行書從東漢在民間流行開始,到東晉已發展成熟,並達到高峰。之後歷代,行書名家名作層出不窮。其中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王珣《伯遠帖》、楊凝式《韭花帖》、李邕《麓山寺碑》、米芾《召溪詩》、趙孟頫《洛神賦》等名家名作更是被後人推崇。

    歷代行書名家還有東晉的王獻之,唐代的虞世南、陸柬之、杜牧,宋代的蔡襄、黃庭堅,元代的康裡子山、鮮于樞、楊維楨,明代的祝岐山、文徵明、董其昌、黃道周、張瑞圖、倪元璐,清代的王鐸、傅山、朱耷、劉墉、何紹基等等。

  • 3 # 近鄉情切

    行書介乎楷書和草書兩者之間,所以只要精通楷書和草書兩體,學好行書應該不難。行書貴“行”,在藝術上減法盡意,動靜結合,虛實變化,意趣無窮。書畫史上的行書大家,一般認為是:王羲之(《蘭亭序》)、歐陽詢(《張翰帖》)、顏真卿(《祭侄稿》)和蘇東坡(《寒食帖》)。當代書家田蘊章、田英章、楊再春的歐楷及行書影響比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紳士,淑女的十大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