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什麼改個名都是使用者

    不可能,要知道,其實日本打得贏,是因為沙皇得罪了英國,與此同時日本就成為了英國在東亞的代理人,實際上,一直到戰爭後期,俄國大軍才集結完畢,而此時的日軍已經精疲力盡。但是波羅的海艦隊的覆滅與列寧拿日本人的錢在國內到處鬧革命,根本就無法反攻,戰爭也就打不起來了。

    但是,如果此時清朝貿然對俄國宣戰,最後的結果可能是讓日軍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俄軍還可能打進北京,清朝提前滅亡……

  • 2 # 麒麟王李睿

    沒有勝算因為兩國沒有利益衝突就是有也不可能打贏沙俄因為沙俄實戰經驗再加上沙俄內部非常團結沒有腐敗一旦轉入戰時那可無法估量沙俄的實力

  • 3 # 不沉的經遠

    即使是日俄戰爭以後,清也是沒有任何勝算。

    首先,雙方的軍力差距太大了。日俄戰爭最後階段,應該說俄軍相比開戰時雖然損失不小,但是經過努力和調整,部隊已經基本恢復建制,其戰鬥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和日本媾和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局勢不穩,特別是鐵路工人罷工造成補給不繼。但是即使如此,在東北北部還是有3、40萬俄軍。而清政府當時的新式陸軍不過北洋六鎮,總計不過7.5萬人,即使全部調去東北也不過對方的1/5,戰鬥力更是差的多,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對手。至於其他的練軍、巡防營人數倒不少,不過戰鬥力就更悲劇了。

    其次,雖然俄軍此時補給困難,但是清軍也好不到哪去。滿清工業落後,武器多半是靠進口,自給能力很差。而列強也不會允許清朝對俄宣戰。日本打日俄戰爭的目的是奪取沙俄在中國的利益,此時戰爭結束自然是要落袋為安,不希望橫生枝節。而且英國、法國也不需要俄國來對抗德國。所以列強基本會以中立的名義進行軍火禁運,清政府根本沒法打。

    第三,清政府自《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兩次大賠款以後,財政上早已破產。每年的財政收入都是入不敷出,需要舉借外債才能填補赤字。而戰爭是非常燒錢的事情,清政府根本不可能籌集到軍費對俄宣戰。而以清軍的德行,沒錢根本不會動窩。

    所以清政府當時是沒法打也打不過。

  • 4 # 塵垚4

    到是個機會,當時沙皇統治也是風雨飄搖,距一戰及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也就十年左右時間。只是滿朝太弱了,拿什麼打仗?

  • 5 # 帝國的餘暉

    清對俄宣戰完全沒有勝利的可能。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沙俄即使在日俄戰爭中被日本打敗了,其雄厚的軍事實力依然可以碾壓清國。在那個奉行弱肉強食原則的帝國主義時代,列強都是以軍事力量秀肌肉,論英雄的。腐敗無能的大清國再也經不起瞎折騰了。如果在對毛熊宣戰,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下面我簡要分析兩國那時候的軍事實力。

    一、清政府在19世紀60年開展了學習西方軍事、工業技術的洋務運動,怎奈打著“自強”口號的洋務運動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甲午一戰,中國戰敗,標誌著進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華人的自強御辱的夢想破滅了。賠償日本2.3億倆白銀,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外強中乾的大清帝國徹底變成了西方列強眼中的肥羊,垂涎三尺,磨刀霍霍。緊接著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與西方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償14國4.5億倆,分39年還清,本金+利益一共9.8億倆,自此中國徹底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如此多的賠款,就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也扛不住,別說當時積貧積弱的清國了。正所謂“經濟實力決定上層建築”。當時的清政府財政狀況幾近奔潰,不得已靠向外國銀行貸款為生。清政府的軍事力量可想而知有多弱。到了1905年,清政府唯一拿得出手就是袁世凱編練的新式北洋六鎮新軍,這支仿照德日的近代化軍隊,也才7萬多人。

    反觀沙皇俄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軍事力量強大。日俄戰爭爆發前,沙俄全國總人口1.4億,1904年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人,後備役軍人達375萬人。光在遠東的陸軍兵力就達近10萬人。與此同時,沙俄海軍擁有4大艦隊,200多艘軍艦,總噸位達80多萬噸。僅在遠東的太平洋艦隊就擁有60多艘艦艇,總噸位超過19萬噸。在整個日俄戰爭中,沙俄總兵力達到40多萬人,但沙俄損失了兩大艦隊,陣亡4.2萬多人,被俘虜近8萬多人,這對於財大氣粗的沙俄來說只損失了一小部分兵力,要不是戰前西伯利亞大鐵路沒有通車,運兵不及時,以及戰爭中俄國國內爆發革命等因素,日本要想完全打敗沙俄還要再打一個問號。

    就靠清政府那點可憐的家底,如果此時清國向沙俄宣戰,要麼清朝統治者精神失常,要麼就是想自取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場上畫的白線是什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