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很多人 就按下過年的喝酒模式。
過年的各種聚會,我們喝多少酒合適呢?
我們知道,酒精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分為急性腦功能抑制效應,即醉酒或酒精中毒;和長期生理性效應。
過年聚會這種偶爾喝酒的效應主要體現為前者。
大量的研究確定,酒精對腦功能的急性抑制依賴於血液酒精濃度(BAC)。
雖說,不同人對酒精的耐受程度存在差異,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BAC(克/100毫升血漿)與醉酒表現具有相當一致性的對應關係。具體體現為:
由於酒精可以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被吸收被後均勻分佈在身體體液內。一個人酒後BAC主要決定於骨組織以外的瘦體重。也就是說,一個人除去脂肪和骨骼以外,體重越大,酒精的分佈容積越大,攝入相同劑量酒精後BAC水平就越低。
大量人體試驗顯示,一個體重為70公斤,中等胖瘦的男性,空腹快速(15~20分鐘內)喝下1個標準杯的酒(含14克純酒精的任何酒)後約45~60分鐘BAC達到的最高值約0.02%。
每繼續喝1標準杯,BAC可以繼續升高0.02%。
進食後,食物延遲酒精從胃排入小腸的速度,減緩酒精的吸收,從而延遲BAC達到高峰的時間,降低BAC峰值的高度,僅相當於空腹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這就是進食後喝酒不容易醉,醉酒程度差的原因。
對於體型小,體重輕的人來說,同樣的喝酒量,可以達到更高的BAC水平,因此一般更容易醉,醉酒程度也會更高(所謂酒量小)。
在女性,不僅體型小,瘦體重比例也低,因而,通常“酒量”更小。
根據以上兩組理論資料,我們可以推演出一般人喝一定量不同酒後可以達到的BAC水平,以及可以達到的醉酒程度。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BAC只要達到0.01~0.03%,就可以影響人的注意力分配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駕駛中處理緊急道路交通情況所必須的。
也就是說,只要BAC達到0.01~0.03%,就會影響人的駕駛能力,增加交通事故風險。
這也是中國將BAC達到0.02%即以上確定為酒後駕駛的科學依據。
一般人,空腹“一口悶”下0.5個標準杯,即含有7克酒精的任何酒,就有可能影響駕駛的安全性。
這相當於喝下17.5克,即3錢半50度白酒, 半易拉罐普通啤酒。
因此,可以說,只要沾酒,就會影響人的駕駛技能,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風險。
這就是“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準則背後的科學。
因此,只要開車,滴酒不沾是唯一的“合適”。
對於沒有喝酒禁忌的年輕人,過年聚會偶爾嗨一次,通常不需要考慮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你可以根據上面圖表來預估自己“合適”的喝酒量。
比如,你如果追求“喝出舒服和快感”,在一起吹吹牛,天南地北地胡侃一通,順便戴上“啤酒眼眼鏡”看一看“西施”。那麼,BAC不應該超過0.08~0.1%,這在男性要求空腹不超過5個標準杯,女性不超過4標準杯(超過這個數量就是醫學上定義的暴飲)。
這相當於短時間內空腹喝不超過3兩半,女性不到3兩50度白酒。進食後男性不超過半斤,女性不超過4兩50度白酒。
超過這個數,就屬於喝“嗨”——進入明顯的醉酒狀態。
短時間內空腹喝8標準杯,相當於5兩半50度白酒,女性4兩半,就會達到“酩酊大醉”狀態,會醜態百出,容易惹人討厭,惹是生非。
短時間空腹喝7兩以上,進食後1斤50度白酒,就會喝出酒精中毒前的重度醉酒狀態。
空腹喝1.1斤,進食後1.6斤50度白酒,就會導致酒精中毒,存在致死的風險,需要緊急送醫搶救。
空腹喝1.4斤以上,進食後2斤以上50度白酒,就極大可能因酒精中毒死亡。
基於以上計算,你可以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飲酒量。
大年初一,很多人 就按下過年的喝酒模式。
過年的各種聚會,我們喝多少酒合適呢?
不同血液酒精濃度對應的醉酒表現我們知道,酒精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分為急性腦功能抑制效應,即醉酒或酒精中毒;和長期生理性效應。
過年聚會這種偶爾喝酒的效應主要體現為前者。
大量的研究確定,酒精對腦功能的急性抑制依賴於血液酒精濃度(BAC)。
雖說,不同人對酒精的耐受程度存在差異,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BAC(克/100毫升血漿)與醉酒表現具有相當一致性的對應關係。具體體現為:
喝酒量與BAC的關係由於酒精可以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被吸收被後均勻分佈在身體體液內。一個人酒後BAC主要決定於骨組織以外的瘦體重。也就是說,一個人除去脂肪和骨骼以外,體重越大,酒精的分佈容積越大,攝入相同劑量酒精後BAC水平就越低。
大量人體試驗顯示,一個體重為70公斤,中等胖瘦的男性,空腹快速(15~20分鐘內)喝下1個標準杯的酒(含14克純酒精的任何酒)後約45~60分鐘BAC達到的最高值約0.02%。
每繼續喝1標準杯,BAC可以繼續升高0.02%。
進食後,食物延遲酒精從胃排入小腸的速度,減緩酒精的吸收,從而延遲BAC達到高峰的時間,降低BAC峰值的高度,僅相當於空腹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這就是進食後喝酒不容易醉,醉酒程度差的原因。
對於體型小,體重輕的人來說,同樣的喝酒量,可以達到更高的BAC水平,因此一般更容易醉,醉酒程度也會更高(所謂酒量小)。
在女性,不僅體型小,瘦體重比例也低,因而,通常“酒量”更小。
根據以上兩組理論資料,我們可以推演出一般人喝一定量不同酒後可以達到的BAC水平,以及可以達到的醉酒程度。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BAC只要達到0.01~0.03%,就可以影響人的注意力分配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駕駛中處理緊急道路交通情況所必須的。
也就是說,只要BAC達到0.01~0.03%,就會影響人的駕駛能力,增加交通事故風險。
這也是中國將BAC達到0.02%即以上確定為酒後駕駛的科學依據。
一般人,空腹“一口悶”下0.5個標準杯,即含有7克酒精的任何酒,就有可能影響駕駛的安全性。
這相當於喝下17.5克,即3錢半50度白酒, 半易拉罐普通啤酒。
因此,可以說,只要沾酒,就會影響人的駕駛技能,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風險。
這就是“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準則背後的科學。
因此,只要開車,滴酒不沾是唯一的“合適”。
喝好喝嗨,杜絕喝出酒精中毒對於沒有喝酒禁忌的年輕人,過年聚會偶爾嗨一次,通常不需要考慮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你可以根據上面圖表來預估自己“合適”的喝酒量。
比如,你如果追求“喝出舒服和快感”,在一起吹吹牛,天南地北地胡侃一通,順便戴上“啤酒眼眼鏡”看一看“西施”。那麼,BAC不應該超過0.08~0.1%,這在男性要求空腹不超過5個標準杯,女性不超過4標準杯(超過這個數量就是醫學上定義的暴飲)。
這相當於短時間內空腹喝不超過3兩半,女性不到3兩50度白酒。進食後男性不超過半斤,女性不超過4兩50度白酒。
超過這個數,就屬於喝“嗨”——進入明顯的醉酒狀態。
短時間內空腹喝8標準杯,相當於5兩半50度白酒,女性4兩半,就會達到“酩酊大醉”狀態,會醜態百出,容易惹人討厭,惹是生非。
短時間空腹喝7兩以上,進食後1斤50度白酒,就會喝出酒精中毒前的重度醉酒狀態。
空腹喝1.1斤,進食後1.6斤50度白酒,就會導致酒精中毒,存在致死的風險,需要緊急送醫搶救。
空腹喝1.4斤以上,進食後2斤以上50度白酒,就極大可能因酒精中毒死亡。
過年聚會“合適”喝酒量的選擇權在你基於以上計算,你可以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飲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