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濁先生

    孔子說得對。

    先說女人吧。看看當今社會的女權主義思維吧,主流的女權主義思維多達20多種,什麼自由女權主義、性別女權主義、文化女權主義、享樂女權主義,太多了,幾近氾濫,如果算上其他小眾女權主義思維,多達100多種!男人已經被樹立成性別上的"敵人"了。這不正是孔子講的“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嗎?

    長此以往,必然是陰陽不交,社會倒退,社會文明根基倒塌。以姓氏女權主義為例吧,很多女性認為孩子應該隨母親姓,可想而知,這意味著以父親姓氏為根基的遺傳必然混亂,再過幾十年,由於姓氏的混亂,必須出現近親結婚,同姓結婚的機率大大增加,如果社會一旦出現父女、母子、兄妹、表親的亂倫關係,這與狗的雜交有區別嗎?這就是極端女權主義思維的悲哀。

    夫為妻綱,我們談的是倫理,不是人權。倫理是自然法則,如果女權連倫理都不要了,女權又有什麼意思呢?

    再說說小人。小人指的是那些強調自我中心的人,他們認為一切都應該圍著他們轉,無比迷念以自我為中心的權利慾。當你跟小人走得太近,他們必須產生防備和控制心態,一邊防著你一邊又想控制你。當你遠離小人時,他們又會覺得你背叛他了,不關心他了,於是,小人同樣會想盡辦法整你,以使你屈服於他。

    綜上所述,孔子說得對。雖然這句話可能招黑,但孔子仍然大膽講出來了,足見孔子的內心是明亮的。相反,很多罵儒家思想虛偽的那些人,其實才是真小人。

    誰說君子就不該去責怪人?真正的君子從來就不怕被黑,孔子不僅說得對,做得也對。

  • 2 # 易行8

    感謝悟空的邀請,孔子此言在當時社會形態是完全的存在,不無道理。惟女子惟小人,唯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在周禮的規制中,刑不上大夫,禮不上小人,這說明女子很少社會活動,不受禮制教育同社會天知人類同均為小人。近君子遠小人,這小人講的抱負之矮,孔子講的小人禮制之短。缺不能以當今社會的小人去認知過去,若以現時的概念套搬真是無言。曾記否,我青年時期,指責“孔老二”不知,母親是否女子,屢見報端。現在以丈夫身份認知此言,首先小人之指是境界的認知。泛指之意與狹指之別。道有大小道之屬性,小人、大人之屬性皆明。

  • 3 # 新晉蘿蔔

    先說說孔子說這句話時的背景:孔子是在衛國之行後發現自己不僅被衛國君主欺騙了,還被衛國君主身邊的小人仗勢愚弄。孔子於是指責衛國君主聽信身邊小人: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離開衛國之後,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其實對比現實,孔子這句話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只不過是孔子作為一個男人一時間的感觸,與異性和下人相處很難的意思,並沒有多大深意的話語。

    對於丈夫來說,如果有這樣的感慨,應該是表示和家裡的女人即自己的妻子不能講道理,講不清道理。家其實不是講理的地方,自己的妻子可能就是撒個嬌,聽不進你講的任何道理,你呢,說幾句好聽的話哄哄她就行了,家和萬事興唄!

  • 4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5 # 6011311786

    稀裡糊塗,女人,小人多種多樣,不能歧視女人,不能虐待女人,男人女人都有好人壞人,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糊弄人。重新應用孔孟之道乃是復古倒退,對自己的母親不認,對自己的姐妹不睬,對自己的女兒不親,對自己的老婆不忠誠。孝實質上是個假面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喝牛奶選什麼牌子,該怎麼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