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忽忽悠悠910

    行書需要更多靠悟性和靈氣、對書法的理解和創新,不能固鎖在楷書的框架中!所以寫好行書比寫好楷書更難一層!

    我個人認為寫好行書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書法造詣!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先作一個自我測試,是否具備練習行的基礎? 方法舉例: 把正在練習的楷書,適當的加快書寫速度,注意,一個字必須一氣呵成,筆斷意連,呼應顧盼……筆勢轉換特別順利,沒有卡頓現象,整個書寫過程非常流暢,說明筆法動作很熟練,運筆法沒有什麼問題,那就可以練習行書了。如圖:

    要是不會寫“連筆字”,說明在練習楷書的時候,筆法動作、基本筆畫、結字法則這三方面,書寫技法上有錯誤的地方,比如,起筆、收筆和轉折的地方,以及提按、駛轉中有刻意逆入、頓筆、回描:之類多餘的筆法動作,或者附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調鋒動作。需要重新改善執筆法、規範運筆法、研究結字法,去掉以往不正確的書寫習慣與錯誤的用筆技法。

    初學行書,千萬不要照著字帖寫,需要按下列訓練程式進行。例如:

    第一步,練習行書筆法動作。如圖:

    第二步,練習行書偏旁部首。按其分類單獨練習字頭、字底、左旁、右部,兩個為一組,仔細體會筆畫起止之間的承接關係。如圖:

    第三步,練習行書結字法則。重點是: 重心平穩,呼應連貫,左右平衡,上下對應,疏密得當,收放有度,特殊筆順……

    第四步,科學系統的練字帖。舉例如下:

    1、先用鉛筆或粉筆,以單勾摹寫法練習幾遍,將筆法、字法書寫過程熟練並記住它。如圖:

    2、再用毛筆蘸清水。以描寫法在之前單勾法摹得的字跡上練習幾遍,再次熟練筆法、字法。如圖:

    3、採用近距離對臨法,精研細節。如圖:

    第五步,模擬行書作品章法。

    以上是行書基本訓練方法。

    根據我多年研習書法和書法教學經驗,要想真正的掌握傳統書寫技法,必須練習毛筆小楷,那是楷法之源。只有練好小楷(楷書),才能打下良好的行書基礎。

    初學者,如果起步入門直接練習大楷,是本末倒置,加之有些用筆技法不正確,尤其是筆法動作是錯誤的,導致手法與筆性與行書不相容,故而,覺得楷書寫的挺好(是假的),卻寫不了行書。在當今書法界這個現象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傳統書寫技法缺乏深入研究,沒有指法、筆法、筆畫、偏旁部首、結字法等前期專項基本功訓練過程,直接臨帖造成的!

    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是這樣的。如圖:

  • 3 # urna風之度0

    建議行書楷書一起練。

    現在有“九體”字帖,楷行草隸篆、魏碑、舒體、顏體、仿宋體。

    如果只是為了寫規範,不求藝術性,完全可以照練。

    如果追求藝術性,行書建議從趙孟頫起步,《膽巴碑》《絕交書》《洛神賦》,這些字不險,提按分明, 有書卷氣,容易入手。向上可練習《懷仁集聖教序》《蘭亭序》《十七貼》。向下看看米芾、董其昌、文徵明、王鐸的。不必要練。

    楷書與行書有很大區別的,行書為了書寫方便,筆順與我們平常的不同。

    一般來說,橫帶出下一筆容易,豎較難(因為分割成左右兩空間),所以先寫豎再寫橫再引出後面筆畫。如先寫豎,再在橫上新增三四個橫。當然,有些字相反,如“黃”,先橫,再草頭兩點由上穿下接其他筆畫。實質是筆畫的最大化串聯,方便快速書寫。這個需要自己多看,多自己琢磨。王獻之的一筆書就是如此。但也帶來一個弊病:束字。每個字像包粽子。

    一般來說,圓弧增加流暢度靈活度,折筆方筆直筆體現字的硬度、剛度,信筆而成的曲線則是筆尖在紙面自然尋找阻力的動態過程,體現的是纏繞的勁力。

    好的字、書法作品一定是剛柔相濟、宏微相應的。剛則易折,柔則媚骨。

    練書法,最怕把字寫死。

    學楷書,不學行書,易有字內處處斷氣之弊端。

    學行書,沒有隸書或楷書做基礎,容易像行舟無錨。

    學書法,最怕不知筆畫變化、字變化。認為:單字這樣寫好看,那樣寫不好看。

    單字在作品中,不僅僅是單字,還有與其他的字配合,因地賦字,因意賦字,因意賦形,以意馭字,以意馭文,才能成為一副藝術品。

    只有工藝才強調:字要這樣寫最好看,任何時候不能變形。即就要重複。

    真正藝術,篇幅內,筆畫不重複造型,字不重複造型。讓人如入雲山,氣象萬千,目不暇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