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瘦馬180
-
2 # 年不再少的坤少
所謂槓桿,簡單理解就是,在自身可承受範圍內以較少的資源(資金)撬動幾倍甚至更高倍數的資源,透過對資源(資本)的操作來獲取更高的收益,這也很多人在經濟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方式,比如我們最常見的買房,首套房首付兩成、三成、二套房幾成等等,各地區要求不一樣,這也是一樣加槓桿的方式,這了是普通大眾接觸最多的一種,當然還是股市的,大致是一樣的(其他大宗商品,如土地等其他的因涉及過多不在這裡詳述)
至於你說的如何理解,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一、這是經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傳統華人信奉一個觀念,那就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多大腳多大鞋,不能說這種觀念是錯的,這是基於很多年以來的小農思維,有侷限性,這也決定了很多人無法脫離當前自身的經濟狀態,舉個例子,買房子上面,這麼多年了,兩類人買房子區別區大,一類人是老家我們父母一輩人,他們多數不願意貸款買,因為一算下來20年的利息基本和本金一樣了,覺得不划算,想盡一切辦法要全款,而生意人或者經濟意識強的人只有自己能承受,一定是多多的貸款,因為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是貶值的(網上也有類似對比,10年前10塊錢可以做啥,現在可以做啥),貨幣面值在增加,但是購買力去在下降,同樣的50萬,5年前貸款買房的人現在身家已經幾百萬了,就算去掉貸款部分也還有不少的收益,而50萬全款買的人雖然也賺取了一定的數量,但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其實“槓桿”所實現的效果類似於“四兩撥千斤”,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更大範圍內的資源配置
二、不可盲目的進行加“槓桿”
經濟在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在經濟層面尋求自己的財務自由的實現方式,所以在經濟生活中加“槓桿“的事情隨處可見,也是人人都避不開的話題,但是一定要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加”槓桿“一定會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增加的那一部分的風險一定是由你自己承擔的,風險收益並存,如果風險部分是自己承受不了的,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有賭徒心態,即使是"萬一"機率,如果發生了你可能就無法承受,家破人亡,網上那些極限重生的故事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血本無歸最後走向了不歸路
寫在最後,量力而行,這四個字是我對自己人生最大的忠告,作為普通人,我沒有死而復生的資本和時間,相鄰大多數的朋友和我一樣,普通人,就過好自己普通人的生活,立穩腳後再尋求發展,沒有一蹴而就,更多的時間、經驗的累積,加上合適的時機而已
-
3 # 初心價值
槓槓說白了就是負債。
像貸款買房,超前消費,股票融資交易等都屬於槓槓。
在投資中槓槓是把雙刃劍,用好了能夠幫你多賺錢,用不好也會加大自己的損失。例如買股票,你明明只有一百萬,卻可以向證券公司再融資一百萬也就等於兩百萬在炒股了,賺錢和虧錢都等於加了一倍的槓槓,槓槓可以促進流動性,但同時也會帶來風險,而15年時候的大牛市和最後崩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槓槓造成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槓槓的風險大於機會,還是儘量控制自己的負債情況才是讓自己生活質量不受影響的關鍵。
回覆列表
用經濟‘槓桿’代替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中所發生的現象,調整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確立下一步經濟工作走向,在改革開放初期和中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由於我們的改革開放,尤其是國企的改革,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改革走到今天的,由摸著石頭過河,到頂層設計基層實踐,由科學發展觀再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每前進一步,都來之不易,都離不開‘槓桿’的調濟作用,因此說‘槓桿’在每次改革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比如說,計劃經濟時代的國企,基本上是沿襲前蘇聯的體制照搬過到中國,包括了教科書,國民經濟分類,分工,管理部門設計,改革首先是要突破這些舊框框,利用經濟‘槓桿’打破舊框框,如①用利改稅,迫使國企講核算,上交國家稅收,②用銀行利率調整企業大量佔用國家資金,③用價格雙軌制逐步發展為市場決定價格,取代了國家統一訂價,(重要國計民生商品除外)。
由於我們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在今後的深化改革中,國家仍然是會採取運用經濟‘槓桿’,來調濟,促進經濟的建康發展,這也是我們區別於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