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閩南語算是八大方言裡的奇葩了,也是漢語活化石(閩南語在語言學劃分裡是唯一劃分成上古漢語的語言,其他八大方言都被劃分為中古漢語)
13
回覆列表
  • 1 # 圭海四記

    閩南語,未必是最古的,但似乎也找不到比它更古老的漢語方言了。

    閩南語之所以給人以“古老”的感覺,與其自身的結構和承載的民系關係密切:

    (一)閩南語用字保留有眾多古漢語成份,如鼎(郭)、箸(筷子)、冊(書)等上古文字讀法。

    (二)閩南語句子結構與上古文言文相似度極高,特別是倒裝句的部分,如去那裡說成“哪裡去”,被嘲笑說成“見笑”等。

    (三)以閩南語為母語的閩南民系,儲存有中國古老的風俗習慣,大有中原遺風。

    (四)閩南語在音調、語法、字詞等方面幾乎可以說是現存漢語方言中最複雜的一種,從語言的發展趨勢“由繁入簡”看,閩南語的歷史極其古老。

    (五)閩南語形成時間早,歷經千百年不斷遷移流傳,仍能保持相當程度的完整性,可見其系統性。

    以此五點,似乎仍不足以說明閩南語的古老,以下藉助語言學家的分類,簡單闡述閩南語及其淵源。

    按世界語系、語種、語支的區分,目前中國現存漢語方言可以概括為三大語支,分別代表上古中國的三大主要勢力:中原(含西戎)、東夷和南蠻。

    而與黃河文明相對應的是分佈在中國南方的南蠻勢力,他們因山、水之隔略顯片狀分佈,在商周時期曾創造了我們所不知的上古文明,如三星堆文化,以及更早的河姆渡文明,其代表方言如吳語、贛語、湘語和客家話。

    與以上兩股勢力截然不同的是齊語支,本應該是山東半島的主體文化,如今竟然只剩可憐的閩語一個,雖然閩語又可下分眾多強大且人口頗具的次方言。

    齊語支,發源自山東、豫東,是曾經叱詫風雲的東夷人的語言,其上古分佈的區域如今有豐富的考古遺蹟,是中國北方影響頗遠的基礎文化。

    如今炙手可熱的石峁文化、陶寺文化是西戎人的文明體,他們一路南下、東向,與東夷人在中原相遇並展開了持續幾千年的鬥爭,最終來自西邊的夏人入主中原,開啟了中國朝代先例。

    然而,經過融合的東西兩方人,仍然時不時互相攻伐,最後由東夷聯盟首領商湯滅掉了夏桀,建立了東夷人主導的商朝,也是在此時期,先進的東夷人帶來了中國文字,並使之風靡全國。

    然而,西邊的勢力又捲土重來,西岐人趁商人東征時一舉拿下殷都,建立了周朝。

    周人是聰明的,他們繼承了商人的文字和禮制,但卻放棄了商人的語言而改用周人自己的母語,並分封姜太公和周公到山東半島彈壓東夷人,齊華人採用順其自然的放養政策,而魯華人則以周禮改造東夷人,於是經過西周和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的浸潤,東夷人基本上融入了中原,成為其中的一員。

    而齊語支所代表的東夷語言和文化則慢慢萎縮至區域性,而這些區域性的文化儲存在後世竟不經意地向東南沿海遷移,正是這點遺存破天荒地讓齊語悄然在福建生根發芽。

    而這少的可憐的齊語支成份,竟然使閩語成為保留有上古漢語的獨苗。

    故而,閩語中的最大支閩南語才顯得古老無比。

  • 2 # 嚁月

    每一種方言中,都有著古代漢語的影子。那麼先搞清楚古漢語是什麼這十分關鍵,閩南語是不是最古的漢語呢(周恩來總理稱之是最難懂的漢語)?個人表示聽不懂(簡直比英語更讓人不解,聽不懂的請表示一下)。又會有誰知道呢?請聽懂的解釋一下(屬於哪類方言呢)。

  • 3 # 實言守真

    是就是,不是又何仿。

    語言文字只是一種交流工具,在漢語逐步全球化的今天,窩裡哄,搞內鬥,毫無價值,是在自損,並且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皮質純才會有毛在,(皮質不純,毛將焉復)也就是中國國內應統一標準,強迫使用普通話(因為推廣普通話己經多年,效果可見,無需推廣,只能政策約束)即取消方言,各級政府正式場合,會議必須統一使用普通話。(漢語在世界的推廣,一方面體現了中華文華的博大精深,同時也為華人進行國際交往,參與國際事務降低了難度,帶來了方便,省了不少的精習外語的時間。從這點上看,國內方言無數,少數地方民族語言多多,保守(認為方言有文化的豐富性,這是看錯了方向,就如同中國的詩詞歌賦,高深豐富,有趣,但做為文學是必要的,交流則變得複雜了。還有人提出要恢復繁體字,啟不是想倒退,想用所謂的傳承,弘揚傳統作藉口,迎合自己玩弄高深得名獲利的目的。但做為交流工具是得不賞識的,(越簡單,越易學,越有市場,越容易推廣,得到認可和接受)所以,要使漢語早日在世界上得到普及,推廣,使用,採納,先做好國內的統一則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加速推廣的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髮絲花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