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馬冰河wu
-
2 # 路之意
蒙古西征其實有三次,成吉思汗主導的只是第一次即對花剌子模的征服,第二次是由他的兒子窩闊臺繼承蒙古大汗後發動的對伏爾加河以西歐洲諸國的征服戰爭,而第三次則是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汗派出的旭烈兀征服中東地區的戰爭。
打到歐洲以後是什麼原因使他們沒有繼續打下去?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4個方面去分析。
政治元太宗(窩闊臺)8年-14年,蒙古15萬西征軍在拔都和速不臺的指揮下,先後消滅了伏爾加河流域的不裡阿耳、欽察部、斡羅斯、基輔公國、加力奇公國,並挺進歐洲腹地重創波蘭即匈牙利。
得勝的蒙古西征軍正準備挺進歐洲腹地多瑙河流域,但窩闊臺死訊的突然到來,影響了西征軍統帥拔都繼續歐洲戰事的決心,為了瞭解汗位爭奪情況,他選擇返回伏爾加河流域,使歐洲戰場在政治層面陷入停頓。
但是在挺進歐洲腹地與波蘭和匈牙利的交戰過程中,由於之前蒙古大軍在東歐經常採用的屠城手段,使得之後在中歐攻取一地城池卻無法得到補給的狀況,例如在攻陷匈牙利古都格蘭城時,該城法、德等歐洲商人知曉城破必然被屠城的情況下,將所有財帛及物資都予以焚燬,留給了蒙古人一座無法得到補給及財富的空城。
越是趨近於歐洲腹地,這種情況就越明顯,歐洲人無意間採取的焦土戰略抑制了蒙古人屢試不爽的以戰養戰戰略。
這也造成了,此時的西征軍原先蒙古兵佔主力的情況已經逐漸轉變為東歐僕從軍佔主力,在之後遭遇奧地利與波西米亞兩公國的強力反擊下,最終被迫退出中歐戰場。
蒙古軍隊無法發揮真正的實力,使戰場雙方頓時陷入僵局,而這種情況對於客場作戰的蒙古軍隊而言極為不利。
但是當蒙古大軍殺向波蘭及匈牙利地區的時候,西歐各國就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畢竟這兩個國家是歐洲天主教世界的東部屏障。
面對曾在東歐大肆屠城的蒙古人,背靠整個西方世界的波蘭和匈牙利貴族們非常聰明的選擇了寧可戰鬥到底也不隨意投降的決定。
這使得蒙古在中歐的征服作戰愈發的艱難。
當時成吉思汗也已經打到了歐洲的邊緣,也就是烏克蘭地區,但是烏克蘭一直都受到了歐洲的排擠,再加上當時身邊的士兵實在是人手不夠,所以他們就把軍隊給撤了回來,畢竟就算是佔有了這個地方,依然缺少人力,經過考慮之後成吉思汗便決定撤了回去,也把目標定在了西夏國,不過除了這個還有其他原因:
總結:成吉思汗是傑出的軍事統帥,草原帝國的開創者2113,毀滅數個文明的屠夫劊子手,蒙古人民的民族領袖與精神信仰。正所謂:
“功首罪魁非兩人,流芳遺臭本一身,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
3 # 我淡如菊
這個原因嘛......很簡單,因為成吉思汗還沒打到歐洲就駕崩了。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成立大蒙古國,之後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蒙古貴族除了向東南方向的金、西夏、大理、南宋、緬甸用兵外,還向西進行了三次大規模西征。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滅了花剌子模國,佔領了裡海以東的廣大地區,大致就是現在的新疆,塔吉克和哈薩克這些地方。
第二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作為總指揮,蒙古各部分別派出各家的長子領兵出戰,因此此次西征也叫“長子西征”,佔領了俄羅斯大草原和匈牙利等地,兵鋒直指維也納。
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指揮,他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當時蒙哥把蒙古最強大的一支軍隊交給忽必烈用來攻打南宋,將第二強大的一支軍隊交給旭烈兀統領用來西征。這支由十五萬蒙古騎兵,兩萬北方漢人軍隊以及其他被征服民族的三萬軍隊組成的二十萬大軍,在旭烈兀指揮下攻佔伊朗,攻陷巴格達滅亡了阿拉伯帝國,焚燬敘利亞大馬士革。歷史上也把蒙古這次西征稱為“旭烈兀西征”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來,蒙古帝國只有第二次西征是打到了歐洲。
第二次西征沒打下去的原因是因為該死的選舉制度第二次西征之所以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原因是蒙古大汗窩闊臺因為酗酒駕崩,得知訊息的蒙古各部紛紛掉轉馬頭東返蒙古,為的是參加和林大會選舉新的大汗。因此,躲在維也納城裡瑟瑟發抖的歐洲人看著十幾裡外的蒙古鐵騎漸漸遠去,長舒一口氣,躲過一劫。
成吉思汗曾經考慮過蒙古帝國未來接班人的問題。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即希望自己死後四個兒子能夠相親相愛,蒙古各部不再分裂。於是,他按照蒙古幼子守家的傳統,分給大兒子朮赤,二兒子察合臺,三兒子窩闊臺各五萬騎兵,幼子拖雷二十萬最精銳的蒙古騎兵,任命拖雷為監國,蒙古大汗死後,召開蒙古各部參加和林大會,在大會上選出新的大汗。----評:蒙古的皿煮可比西方優秀多了而且早的多。噗嗤噗嗤。
蒙古第二次西征時,打得歐洲軍隊人仰馬翻,可以不誇張的說,當時的歐洲軍隊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與蒙古騎兵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屠殺。
比如有一戰,十萬歐洲軍隊出擊數萬蒙古騎兵,大戰三天後,蒙古騎兵損失輕微,而歐洲聯軍僅僅有兩千人逃了回去。
當時的歐洲已經被蒙古騎兵嚇破了膽,這個心理陰影直到七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未能散去。然而正當蒙古各路騎兵準備向歐洲腹地進軍時,傳來了窩闊臺的死訊。各部軍馬依照成吉思汗定下來的規矩東返老家,去選舉他們的最高領導人。而那個時候最近的一支蒙古騎兵距離維也納僅僅十幾裡地。
在東返途中,作為這次西征的總司令拔都留了下來。他心裡很清楚就算回去開會,他也不會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因為他爹朮赤不是成吉思汗的親兒子。蒙古各部的王爺是不會選一個非成吉思汗血統的人當他們的大汗的。
於是,拔都和他的十幾個兄弟留在了歐洲,建立了金帳汗國。大致包含匈牙利,部分波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及西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地區的一部分。
蒙古對歐洲之後再未打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骨子裡就帶有的分裂、內訌。說白了就是喜歡窩裡鬥。
回到蒙古高原老家後,各部推舉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當新一任的大汗。短命的貴由當大汗的幾年時間裡,除了繼續向南打擊金和南宋外,還沒來得及發起新一輪的西征就去找他爺爺了。
貴由死後,蒙哥被推舉為大汗。蒙古大汗的寶座由窩闊臺系轉到了拖雷系。作為拖雷的長子,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時蒙古表現勇猛,兩軍陣前曾經陣斬歐洲軍隊的大將。
蒙哥繼大汗位後,手筆更大,採取了兩面出擊。戰爭中一般都是力求避免兩線作戰,而蒙哥東西兩面出擊,說明那時候的蒙古騎兵實力實在是冠絕全球,獨孤求敗。
由於在推選蒙古大汗時,察合臺系、窩闊臺系的諸王投了反對票,於是蒙哥開始下手了。這也就是蒙古帝國分裂的開端。
成吉思汗把原西遼的地界封給了窩闊臺,花剌子模的地界封給了察合臺。蒙哥採用漢朝削番的方法,將窩闊臺汗國拆開分別封給了窩闊臺系的各位王爺。於是,窩闊臺汗國實力大減。
蒙哥非常討厭某教,所以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目標選擇了阿拉伯帝國。然而,正當旭烈兀節節勝利,攻陷大馬士革準備攻打某教最後的藏身之所埃及馬木留克王朝時,卻傳來了蒙哥率軍迂迴四川,攻打重慶的釣魚城時陣亡的訊息。於是,同第二次西征一樣,旭烈兀在大馬士革留下三萬騎兵,自己率領大軍東返去支援自己的另一個哥哥忽必烈爭奪大汗位。
留守大馬士革的蒙古大將怯敵不花因信心爆棚,獨自率軍進攻埃及,馬木留克蘇丹只得背水一戰,眼看即將崩潰時,馬木留克蘇丹親自上陣斬殺了兩個蒙古騎兵,一時間穩住了陣腳,軍心大振,四十萬大軍終於打敗了三萬蒙古騎兵。某教逃過覆滅的一劫。
由於在蒙哥死後,留在蒙古的各部推選了拖雷幼子阿里不哥為大汗,但是手握重兵的忽必烈不服,於是,雙方爆發了爭奪汗位的戰爭。這進一步造成了蒙古帝國的撕裂。
忽必烈在漢地經濟的支援下最終打敗自己的小弟弟阿里不哥奪得蒙古大汗位。於是他下令把第三次西征佔領的土地封給了旭烈兀。這就是伊爾汗國。大致包含今天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地。
由於窩闊臺汗國諸王在這次大汗之爭中站錯了隊,於是忽必烈趁著窩闊臺汗國內亂,與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一起將窩闊臺汗國瓜分了。
察合臺汗國這次也站錯了隊,忽必烈就把河中地區(今屬烏茲別克)轉封給支援自己的金帳汗國。
由於蒙古各部裂痕加深且征服的地域太過廣大,雖然各汗國依然尊元帝國為正朔,但是元帝國已經不能對各汗國實施有效控制。
之後,察合臺的孫子攻打金帳汗國,重新奪回了河中地區。再之後分裂為以河中撒馬爾罕為中心的西察合臺汗國和在以新疆為中心的東察合臺汗國。
伊爾汗國建立後,旭烈兀本打算再次攻打埃及馬木留克,但是這時候金帳汗國拔都的繼任者開始信奉某教,支援馬木留克。同時雙方對高加索地區也開始了爭奪,於是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大打出手,也沒精力去收拾埃及。某教第二次逃過一劫。
由於拔都分封了大片土地給自己的兄弟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各自的後代們早沒了親情。在欺壓攻打其他歐洲地區的同時,更大的精力放在了相互間的攻伐上,同時還不忘與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打仗。金帳汗國最終分裂為十三個汗國,白帳汗國繼承了金帳汗國的衣缽(類似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衣缽)。最後,備受蒙古貴族奴役的斯拉夫各公國逐步團結在莫斯科公國下,先是獲得獨立,繼而與奧斯曼帝國和克里米亞汗國聯合攻打白帳汗國,隨著克里米亞汗國攻入白帳汗國首都,白帳汗國滅亡。而莫斯科公國經數百年擴張,將大部分金帳汗國的土地都征服了,造成了鹹魚翻身。
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
蒙古帝國經三次西征後,之所以沒有再繼續向四方征討,不是因為他們實力不夠,也不是因為他們遇到了多麼強大的敵人的抵抗,完全是因為他們內部之間相互爭鬥,從而斷絕了蒙古騎兵征服全世界的可能。
-
4 # 倚鬆賞鶴痴書生
首先我想說明的是成吉思汗並沒有把戰火燒到歐洲,成吉思汗在世時西征攻打歐洲的是哲別、速不臺;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征攻打歐洲的是其子窩闊臺和其孫子蒙哥。
成吉思汗當初發動西征的理由主要是花刺子模殺害了蒙古汗國的商人,成吉思汗派使者交涉,花刺子模的國王又殺害了使者。不過,成吉思汗在殲滅西夏和金國之後就想對花刺子模動手,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上面的只是藉口。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後,哲別、速不臺繼續西進,抵克里米亞半島;成吉思汗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從這裡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本人沒有繼續西進,而是南下,所以成吉思汗沒有到達歐洲。
既然題主提出這個問題,那就視同提問窩闊臺和蒙哥為什麼繼續打下去吧。
窩闊臺時代西征歷史上稱之為第二次西征,也叫長子西征,1235年開始,這次西征主要是進攻欽察和斡羅思(俄羅斯)。這次拔都大軍渡過多瑙河,攻陷格蘭城(布達佩斯附近)。至於為何退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窩闊臺沒有立下遺囑就去世了,王位由誰繼承?窩闊臺的老婆脫列哥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貴由,貴由必須回國;而拔都和貴由關係不好,如果貴由回國繼承王位,那拔都將無處可去,所以拔都也返回,在欽察建立了自己的汗國,後被稱作欽察汗國。這個是長子西征軍團返回的主要原因。
2、補給困難一方面二次西征戰線太長,前面打仗,後面那些被征服的地區不斷組織反抗,切斷西征軍團的補給線;另一方面一路向北,氣溫愈來愈低,西征軍團的不適應寒冷氣候。
3、抵抗越來越多,士兵厭戰蒙古軍團一路征戰,遇到的抵抗越來越多,加上士兵離家日久,天天在提心吊膽中度過,逐漸出現厭戰情緒。
-
5 #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談及勇猛的成吉思汗,或許會有人問,既然都已經打到那麼遠的地方了,成吉思汗為什麼不繼續往西,把整個歐洲都打下來呢?其實在歷史上,成吉思汗還沒有打到歐洲,有關“成吉思汗打到歐洲”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不過成吉思汗的兒孫有往歐洲打是不假,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在位時,就派遣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西征歐洲,這才是真正的西征軍。
怎麼說呢,拔都帶領的西征軍最開始並不是純粹地為了打下併吞並歐洲諸國,窩闊臺首先考慮的就是要對外彰顯蒙古的實力,順便讓拔都給自己的家族擴張一下領土。其實最開始,與歐洲的接觸的確由成吉思汗所起,以先前對歐洲的接觸和了解,窩闊臺知道歐洲諸國的實力其實也不可小覷,所以十分謹慎地進行了西征。
-
6 # 跪射俑
成吉思汗的孫子們在拔都(拔都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率領下帶領蒙古鐵騎打到歐洲,之所以最後撤退了,主要原因是返回故土爭奪汗位。還有一個原因是歐洲人不斷地反抗,令蒙古侵略者疲憊不堪。
回覆列表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幾無停歇的東征西伐,尤其是進行了數次聲勢浩大的西征,以較少的軍隊、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及基本可以忽略的後勤保障,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亞歐兩大洲 ,幾乎戰勝了所有敵人,取得了全部勝利,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歷史走向,更是創造了中古時代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以永無靨足的征服心,和殘酷無情的鐵血手段,征服了歐亞廣大地區,以蒙古高原為中心,建立起由欽察汗國 、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組成的龐大蒙古帝國,疆域橫跨歐亞大陸,是人類歷史上地域最廣袤的國家。
還是回到正題吧。十三世紀初,蒙古梟雄鐵木真先後擊敗了塔塔兒、克烈、乃蠻、蔑兒乞等部,統一了曾四分五裂、攻伐不斷的蒙古大草原。
隨後,為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成吉思汗不斷地發動對外掠奪戰爭,主要用兵方向為南伐與西征。南攻的主要目標是金(包括西夏)與南宋,西征目標則是中亞諸國以及東歐各國。蒙古軍西征共進行過三次,第一次是發生在1217年——1223年的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是1234年——1241年的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1258年的旭烈兀西征。
花拉子模是彼時中亞地區的一個大國,也算強國,疆域遼闊,經濟發達,國力雄厚。蒙古軍殺入後,花拉子模算端(可汗、國王之意)摩柯末犯了兵家大忌,將四十餘萬軍隊打散,分兵據守各大城市,遂被蒙古軍各個擊破,這個曾強盛一時的中亞古國最終被成吉思汗所滅。
彼時的羅斯公國遠非今日的俄羅斯,當時它僅僅是東歐的一個小公國。公元1223年,著名的迦勒迦河戰役爆發,蒙古軍以寡勝眾,擊潰了羅斯、突厥、匈牙利、條頓聯軍,羅斯諸王公基本被斬盡殺絕,此後,蒙古軍稍事休整即班師東返。
成吉思汗西征,決不僅只是向花拉子模復仇,而是為了開疆拓土,只要力所能及,便永無休止的向前推進。
但這個時期的蒙古人並不想奪佔羅斯人的土地,因酷寒的嚴冬即將到來,成吉思汗率軍經伏爾加河返回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