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物理

    以前的嚴師出高徒,以前的老師用戒尺,或者教鞭才懲罰學生,教育學生,現在教育法律法規已經嚴禁教師體罰學生了,所以老師已經很難做到之前的嚴了,但是,古人說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人都有惰性,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難做到自覺遵守紀律,自覺學習,所以作為老師依然應該嚴格要求學生,但是現在的嚴肯定是不能體罰學生,現在的嚴只能是體現在老師對學生及時督促,及時溝通,及時鼓勵上了,發現學生有某方面問題,應該及時和學生交流,溝通,給學生指出存在問題的錯誤之處,以及錯誤的危害性,讓學生從思想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現在的嚴主要體現在及時性上,另外,現在的嚴可以從愛心上去體現,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讓學生理解到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成長,為了他的前途著想,所以老師的嚴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才不至於讓學生和老師形成對立面,才會對學生的成長髮育有很大作用!

  • 2 # 自然英語俱樂部

    謝邀!“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是不錯的,但無法用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下。現在的孩子6個人養一個,寶貝得不得了,再加上孩子接觸到的外部資訊量太大,孩子的心智發育超長的快,懂得跟我們一樣多,常常像小大人似的。所以,現在的“嚴師”真是難當啊!在我教學過程中,分享幾個案例供大家參考:

    “嚴而不嚴”是基本。 什麼意思呢?就是該嚴的地方要嚴,其他的地方不嚴。 比如說,在教學過程中,跟孩子成為朋友,掌握住他們的心理特徵,針對他們所想所思,在學習上嚴格要求。

    舉個我學生的例子,有個三年的上海女孩子,性格倔強, 家裡的父母文化不高,雖然非常寵孩子,但是兩人性子也暴躁(原生家庭教育問題),剛開始時,父母當著我的面扇過孩子的嘴巴。所以,孩子有些心理障礙,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不想聽的話充耳不聞。磨破嘴皮子,都沒用。在我們培訓機構,屬於公認的“腦子有病的孩子”。但我接手後,從認同她的世界觀入手,經常跟她談論她喜歡的“冰雪奇緣”,幫她修改劇情,並且也找她父母談過,不要打孩子的事情。慢慢地我發現,孩子非常善良,願意分享東西,雖然動作慢些,但是專注力強,記憶力非常好。在她對我認可以後,我慢慢地增加學習方面的要求(以前佈置的課後作業從來當成耳邊風,沒做過),作業也認真做了。偶有幾次任性,在校區大哭大鬧,我也有底氣攔住她父母及同事,忽視她的任性,轉移她的注意力。一年多了,孩子從來沒再發過脾氣,英語成績總是A(其他兩門都是合格)。

    再講個同事的例子。老師男性,學生小三女生,單親家庭,家裡寵得不行了,上課打老師,踢老師,不肯上課是常事。換了四五個老師了,都管不住她。這個男老師呢,剛開始也是按照忍讓的策略對待,有一次終於忍不住了,發了火,還了手(當然是有分寸的),稍微懲罰了下小女生,當時女孩子有些嚇住了,因為從沒有人敢忤逆她。 但是,奇妙的是,慢慢地,她竟然變得非常黏那位男老師,只聽他的話,作業也好好寫。 最後,老師調到別的校區後,女孩大哭不止,抱著不讓走。感情的事情,真是很奇妙的!

    總結經驗,再任性的孩子也是單純的,孩子性格的形成肯定有”家庭的影子“在裡面,聆聽他們的心聲,抓住他們的弱點,達到從嚴教學的目的。當然,這些都是在事先跟家長深度溝透過的情況下,有底線的進行的。不可否認的一點,"好老師"不等於“名師”!“嚴老師“也不是板著臉訓斥孩子的領導級人物了。”得到孩子的認可“才是 老師能“嚴”起來的底氣。

  • 3 # 小學yuwen

    有的人一聽到“嚴師出高徒”,立刻會聯想到體罰,也經常會有家長跟老師說:“老師,我家不護短,你管嚴一些,小孩不聽話你就狠狠地打!”

    這其實是理解上的誤區,“嚴”並不是“打”,“嚴”是“嚴格要求”。

    那麼怎樣做一名嚴師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手握戒尺,心中有愛”這句話,手握戒尺是規矩,心中有愛是底線。教育學生一定要立下規矩,要教育孩子學會承擔。違反了規定或者犯了錯誤就要接受批評和懲戒,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

    而老師呢,要真誠地關愛學生,以“愛”為出發點,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學生犯錯誤時嚴厲批評而不是惡語傷人,給予懲戒而不是體罰。

    對學生要寬嚴相濟。為了學生的成長,特別是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老師真的是絞盡腦汁甚至可以說嘔心瀝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輸了,G2騷話大王阿P再談RNG和IG,RNG輸在版本,IG贏在中上,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