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sir讀書
-
2 # 填格
弗洛伊德曾給焦慮下了個著名的定義-「焦慮的預期」。總有一些事情在未發生時會讓人們感到焦慮,當預期耍人們去做去實現時都會感到焦慮。愛欲可能是最令人愉悅的預期,它把自身的焦慮引入反思意思,這就是弗洛伊徳的主題。一幅油畫作品也要引發預期,否則,它就會失去觀賞者。
拉菲爾的作品被公認為最完美地體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藝術精神。它們兼有眾家之長,在風格上獨特,顯露出的審美觀趣味是當時人們崇尚的典範,也是後世所無法比擬的。拉菲爾的繪畫女性的人物不像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塑造剛強有力的人物形象,而是表現聖母的溫柔美貌,充分展現人性的光輝。他筆下的聖母有著均衡的比例,色彩柔和圓潤,生動而優美,成為西洋近代繪畫的典藏版。文藝復興時期所有女性的優點,似乎都可以在拉菲爾的聖母像中找到。它不同於中世紀的聖像畫,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感性美與精神美,表現了人類的美好意願和永恆的情感是拉菲爾的最大特色。例如,《西斯廷聖母》,它就是表達了一個崇高犧牲的母親的形象。抱著拯救人類的想法,聖母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人間。從雲中走下來的聖母懷抱基督,凝視充滿苦難的人間。她沒有中世紀繪畫時常有的光環,寶冠,只有披著綠色鬥篷,紅色上衣,裹著褐色頭巾,毫無貴氣,充滿了人世間的溫馨。
再讓我們看看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漢斯.霍爾拜因的肖像畫名作《藝術家之妻與凱瑟琳和菲利普》,畫面中的母親背景呈黑色,表情充滿了哀愁,黯淡的眼神流露出憂傷,但從臉上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特有賢良溫馴,兩個兒童不僅缺乏兒童應有的歡樂,可憐的好似在乞求著什麼。這幅人物畫像中的母親是霍爾拜因的妻子,由於各種原因霍爾拜因很少能侍在家中,而他為妻兒女畫的這幅肖像,正是出於負疚的懺悔,同時也描述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婦女形象。充滿了人性的美~
-
3 # 守固齋
這個時期的畫家用婦女的形象來表達當時意識形態下自己想要說的及內心的感受。
並不是完全的婦女形象的表達,比如八大的鳥等
回覆列表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和以往中世紀傳統的女性形象有明顯不同。
此時畫家筆下的女性,變得溫暖又現實,她們不再是圖畫上僵硬又呆板的女性符號。
究其原因,當然是中世紀基督教會推行的禁慾主義,是摧殘人性的,那樣環境下的女性,往往是抑鬱而僵冷的,毫無感情可言。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裡,女性變得溫暖而又親民,其中美麗而又神秘的代表,當然是達芬奇筆下的微笑的蒙娜麗莎:
文藝復興時期提倡人文主義,崇尚自由和自然美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這一時期的女性,變化是令人欣喜的——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15世紀佛羅倫薩著名的畫家,他筆下全裸的女性,使美術從教會附屬品的地位中逐漸解放出來,因此美術史上稱他為“異教世界的禮讚者”。
他的作品《春》,像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抒情詩,象徵美和愛的歡樂女神維納斯,在鮮花滿地的密林間站立,她神情安詳,儀態端莊,正在凝視林間的Sunny。在她的召喚下,春神希臘少女芙露娜豐滿的裸體裹著輕薄的紗衣,嘴含鮮花,正將鮮花撒向花神,而花神衣衫裡滿是鮮花,也在將鮮花撒滿人間。旁邊三位女神身穿透明的紗衣,翩翩起舞,極具美感。
而在他的《維納斯的誕生》一畫中,特別擅長表現厚重衣料的硬褶紋,和輕薄衣衫的飄逸感。畫中的維納斯,已不再是神,而像是一個初涉塵世的純潔少女,她裸著身體,長髮半遮身體下部,面色詳和自然,毫無羞澀之感,少女無比純潔的美感,透過畫面向觀者盡情傳達。
喬託·地·班多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先驅,他還是傑出的雕刻家和建築家。喬託在繪畫中首先打破了中世紀繪畫的傳統,改變了畫中女性陰冷、無人情味的幽靈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仁慈、端莊又詳和的世俗婦女形象。
在《逃亡埃及》一畫中,聖母瑪利亞的面部神情鎮靜而堅強,好像是古希臘的一個女神,她身上散發著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這樣親民的聖母形象,已不再是中世紀幽靈一般的、遠遠在上的聖母形象。
文藝復興時期,被禁錮的思想感情得到解放後,畫家筆下的女性開始展露人世間的歡樂與柔情,呈現出新時期女性的柔和、自信和生動的特點,這一特點,從畫面上很容易捕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