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井夫子

    最近巴黎聖母院的大火的新聞成了焦點,而不禁讓我們反思,世界五大宮之首的故宮有沒有這樣的危險呢?並且故宮多為木質結構,對消防安全的要求更高。

    我們先來看一下現在:

    早在1970年3月就有一個排的消防兵進駐故宮,專門負責故宮及故宮周圍的消防安全。整個故宮有上百個消防栓,將近五千個滅火器,消防隊每天都會進行嚴格的訓練,並且每個消防員都要熟悉故宮的佈局。每天消防員還要對故宮中的消防器材和設施進行檢查,確保萬無一失。這支消防隊進入故宮以來,沒有發生過一次重大火情。

    到2020年,故宮將迎來它的600歲生日,而故宮消防隊職責就是“把故宮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

    那麼看完了現在緊密的防護措施,以前又是如何呢?

    其實故宮自建立以來,各種防禦措施都在不斷的強化,在紫禁城內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在臺階欄杆的柱頂上發現上面開孔,下面雕有花紋的空心球狀物體。其實,這就是皇宮的警報器——石別拉。

    如著火,地震或者外敵入侵等,侍衛們就會用報警的銅角插入石別拉的小孔然後猛吹,此時小石球就會震動,從而發出“嗚嗚”的聲音,此時,聽到聲音的大內侍衛會立即進入一級戒備狀態。

    除了警戒,當然也少不了預防。

    當初建立故宮的時候,那些精巧的工匠為了降低著火的可能,便將柱子等木製品塗上大量的漆料,用來隔絕空氣,降低了著火的可能性。

    不過就算有所警戒,已經預防,也還是避免不了火災的可能性,這時候,就要搶時間了。

    因為故宮宮殿四通八達,一旦真的著火,火勢就會迅速蔓延開來,於是古人就打造了308口大缸,不僅讓其空間看起來更加飽滿,而且每一口大缸都可以盛水幾千餘升,只要宮中出現火勢,便可迅速取水澆滅火勢。

    另外在相鄰的建築之間,加上很多空的石洞用來減少接觸面積,這樣就算著火,火勢也不會特別大,如果人們及時發現,就可以控制火勢。

    當然,除了人為原因,還有一種天火,不得不防,那就雷電,為什麼故宮的房子上有一種小怪獸?那其實就是“吻獸”,也可以說是起到避雷的作用,不過這個避雷可不是避雷針,而是一種祈福的作用罷了。

    當然,說完了這些方法,我們也得看看防火“達人”還有哪些。

    如清朝的雍正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消防管理重視者。前面所說的那些大缸就是他的傑作,他還專門設立了“火班”,也就相當於前面提過的消防隊,其人員規模能達到百人。

    總而言之,在這件事上,體現了中國對於文化的保護色彩,也體現了在建造和居住上的細節與用心程度,而這或許正是中國文化能夠超越時間的洗禮,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

  • 2 # 東靈易佔

    故宮內的這些大缸是用來防火的。每尊缸可貯水3000多升,如同一座座小水庫。這些大缸,過去由十幾個太監專門負責管理,每天派雜徑從井內取水,一擔一擔地把缸打滿,夏天要保證水質乾淨,沒有異味。

    故宮吉祥缸

    故宮裡的大缸,按質量可分為銅鎏金吉祥缸、“燒古”青銅缸和鐵鑄大缸。第一類為銅鎏金吉祥缸,是比較貴重的,這種缸明代數量較少,到了清代多起來。在故宮內被俗稱為“金鑾殿”的太和殿門前,就陳列著這種鎏金大銅缸,每尊高約1.2米,直徑1.63米,缸的上部表面均銘刻著“大清乾隆年造”的字款,大缸故宮內的這些大缸是用來防火的。每尊缸可貯水3000多升,如同一座座小水庫。這些大缸,過去由十幾個太監專門負責管理,每天派雜徑從井內取水,一擔一擔地把缸打滿,夏天要保證水質乾淨,沒有異味。冬天除在缸口加蓋之外,還在缸外包上一層棉外套,另外,在特別寒冷的季節裡,要把缸架在特製的石圈上,在石圈內點燃炭火,晝夜不熄,使缸內不凍,直到大地回春。這樣,始終做到有備無患,某處一旦失火,就用這些大缸裡的水撲救,以此保證故宮的安全。

  • 3 # 福州佳興合貿易

    故宮有種工具叫做“門海”,也就是我們在故宮常常見到的大缸。所謂“門海”,是期望宮殿門前就是大海,以水克火,磚木構造的故宮就不怕火警了。在紫禁城中,簡直一切修建旁都有鉅細差別的鐵缸、銅缸。

    現在去故宮看到的門海,就都是空的,但是在清朝,這些大缸,宮中的銅缸是由外務府一致辦理的。天天派雜役從井內取水,一擔一擔地把缸打滿,要包管水質潔淨,沒有異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杜蘭特的勇士,會成為真正的勇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