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二哥周董

    他們背井離鄉,遠赴海外時,平均年齡不過12歲,

    那時沒人知道他們是誰,只知道他們有個共同的稱號“留美幼童”!

    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

    唐紹儀——中華民國首任總理,復旦大學首任校長,

    蔡紹基——北洋大學校長

    多年後,他們的名字不僅被華人耳熟能詳,更是被載入史冊。

    1872到1875年間,清政府分四批,先後派出120名赴美留學幼童。

    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留學生。

    清政府透過他們打得如意算盤就是,把美國的洋東西學到手後,

    回到中國,中西結合,舊壺盛新酒,繼續封建統治。

    如今來看,清政府的初衷還真是個笑話,不過得虧歪打正著,

    這些留美幼童,算是變相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歷史興衰的更替。

    只是讓人唏噓的是,首批留美幼童,作為中國首批留學生,

    真的十分優秀,他們不僅談吐有度,而且學業有成,

    但清政府擔心收不住他們的心,對其進行強行召回,

    等於120名留學生中,完成學業的人也就不足五分之一。

    01

    千挑萬選,留美人選

    由於遠赴海外,是代表國家,所以李鴻章主張一定要嚴格篩選,

    才智、長相、談吐、氣質、心理素質必須樣樣過關。

    每年只選一批,共30名幼童,年紀12歲,

    一共選四批,遠赴海外的所有費用由清政府承擔。

    02

    悲喜參半的海外經歷

    踏上旅程的幼童,一個個的心理都是悲喜參半!

    完全陌生的海外生活,讓他們既新奇,又恐懼。

    他們感到開心的是在海外見了世面,

    見識了當時美國先進的國力,以及國家情況。

    而且他們寄養家庭都是中產階級條件,所以主家都十分通情達理。

    但語言不通,習慣不同,飲食難以下嚥等問題,

    讓他們十分頭痛!

    因為他們人人都留有鞭子,被美國孩子恥笑為女孩子。

    外國的貼面問候、親吻問候,經常讓他們羞澀難擋。

    他們吃不慣洋人的食物,寧願餓肚子,也實在難以下嚥。

    除了追趕英語學習進度以及海外所有課程外,

    還不能落下漢語的學習。

    所有的酸甜苦辣,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03

    進步飛快,飽受讚譽

    留美幼童們,在美國一年後,已經熟練掌握英語,

    和當地孩子交流,沒有任何問題。

    不僅如此,他們總能在很短時間內,

    成為學校裡成績最突出的學生。

    而且他們比同齡人要成熟的多,

    在與人社交談吐上,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淡定、聰慧。

    04

    名校居多,思想開闊,強召回國!

    據不完全統計,至1880年,在留美幼童中,

    有22名考進耶魯大學,8名考進麻省理工,

    1名考進哈佛大學,3名考進哥倫比亞大學。

    正當中國留學生迅速適應海外的留學生活之時,

    他們踩到了清政府認為的一些邊界地帶,

    比如衣著更換、思想開闊、教派感染等。

    最終1881年9月6日,清政府下令強制召回所有留學生,

    無論所讀什麼學校,無論學業完成多少。

    05

    回國建設,開闢改造

    最終除部分病故以及誓死留美的成員外,

    其餘94名留學生,全部回國。

    他們有人參與了國內最早的基建,如電力系統、鐵路等,

    有人參與戰爭,保家衛國,英勇捐軀。

    有人涉足外交,代表清政府,走遍世界各地……

    最終封建社會所面臨的巨大變革,

    清政府所經歷的必然倒臺,

    新社會的進步必然歷程中,

    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棟梁!

    建議各位可以抽空看看《幼童》這部紀錄片,

    豆瓣9.4分,裡面詳細講述了這段歷史。

    所以,今天我們能有如今的優質生活,

    自由思想,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其中少不了他們所做的巨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錢人屯積土地和現代屯積房屋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