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在平流層中,一部分氧氣分子可以吸收小於240μm波長的太Sunny中的紫外線,並分解形成氧原子。這些氧原子與氧分子相結合生成臭氧,生成的臭氧可以吸收太Sunny而被分解掉,也可與氧原子相結合,再度變成氧分子。其過程可用下面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來表示:

    O2+Hυ → 2O?

    O2+O+M+O3 → M?

    O3+hυ → J[10]O2+O?

    O3+O → 2O2

    M為反應第三體,它們是氮氣和氧氣分子,其作用是與生成的臭氧相碰撞,接受過剩的能量以使臭氧穩定。臭氧的濃度取決於上述純氧反應理論生成反應和消除反應的平衡狀態,它可以大體上重現出臭氧濃度的高度分佈。但是從定量角度看,這一理論得出的平流層臭氧濃度 是實際臭氧濃度的2倍左右。

    ? 純氧理論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沒有考慮到大氣中的微量成份的催化作用,透過鏈式反應消除臭氧。其鏈式反應方程式如下:

    X+O3→XO+O2?

    XO+O→X+O2

    合計 O+O2→2O2?

    其中X為H,OH,NO,Cl。

    如果考慮了上述大氣中微量成分消除臭氧的反應,再考慮大氣運動效果,則大體上可以再現實際的臭氧高度分佈。

    在平流層中,臭氧的生成和消亡處於動態平衡,正常情況下維持 一定的濃度。 人類生產和使用大量CFCs,因其化學穩定性好、在對流層下不易被分解而進入平流層。到達平流層的CFCs受到短波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為Cl自由基,參與對臭氧的消耗,見下圖。

    Cl?自由基消耗臭氧的連鎖迴圈過程如下:

    CFxCly → CFxCly-1+Cl?

    Cl+O3 → ClO+O2?

    O2 → 2O

    ClO+O → Cl+O2?

    Cl?自由基與O3反應的速度比NO與O3的反應快6倍。反應過程中釋放的氯可以在平流層中存在好幾年,因此一個Cl?自由基能夠消耗10萬個O3就不足為怪了。

    一般情況下CFCs放出一個氯離子,但是剩下的基團可以透過與氧氣等的後續反應,使CFCs中的全部氯都以破壞臭氧層的活動形態放出。

    與此類似,臭氧的消耗應反還可以透過溴原子來進行,這些溴原子是從滷代烷滅火劑即哈龍中釋放出來的。雖然哈龍對臭氧的破壞能力比CFCs要高,但由於大氣中哈龍的濃度要遠低於CFCs,整體而言,哈龍對臭氧的破壞要比CFCs小。在中國使用哈龍1211和哈龍1301的數量很大,就其破壞臭氧層的能力而言是CFCs的1/3,其破壞作用不可忽視。

    僅僅根據氣相反應理論,臭氧減少的最明顯的高度應在40km附近。但是實際上臭氧減少趨勢最大的高度是20km附近。而20km附近正是臭氧濃度最高的區域,這一事實進一步說明了臭氧層破壞的嚴重性。這種氣相反應經典理論,與實際臭氧層破壞狀況不一致的原因現已找到。這是由於破壞臭氧的反應通常是在顆粒狀氣溶膠表面進行,即非均相反應所造成的。正是非均相反應極大地破壞臭氧層才造成南極“臭氧空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戴爾的G5和燃7000哪個效能更強價效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