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淘虎媽成長碎碎念
-
2 # 海鷺愛畫畫
我女兒7歲,曾經的完美聽話的小天使也叛逆敢初現了→_→,表現在挺多方面都會出現叛逆感 ,老話講7歲8歲狗都嫌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時候孩子進入新階段叛逆期,之前沒有叛逆感的孩子這時期多少還是會有些叛逆的,首先我們家長不要認為叛逆期是不好的,一個勁的在和孩子之間發聲相左意見了就對孩子說“叛逆期什麼的…叛逆什麼的…”這樣只會使孩子更叛逆。
孩子進入叛逆期實際是孩子進入成長的新階段,孩子思考思索能力的增加,自我意識的行程,在家長碎碎念說孩子問題的時候,家長是否語氣語調和思想上給予孩子平等的尊重。孩子這時候能很聰明的分辨家長細微態度,所以多數引起孩子叛逆反應的首先是家長的語言。
我覺得家長不應該把自己放在凌駕孩子之上的存在,二需要平等的對待,在有些事情上應該捨身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她)你和他是一夥的,你們是好夥伴。這樣你說的什麼話即使孩子不愛聽也會為你考慮的聽下。家長還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思考角度。
解決叛逆其實不難,首先家長要聰明會公平的合理的解決問題,要和孩子平等的聊兩人之間矛盾產生的感受和共同思考一個解決之道。
比如說起我女兒寫字有事太難看,我真是看不下去了,那麼家長第一反應就會說“這字太難看,重寫!”你說說你是孩子你爸媽這麼和你說哪個孩子能接受?這個我說過還和孩子嘰嘰歪歪半天,有時候事態會越演越烈,我想不能這樣,這樣的我我自己都不喜歡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在孩子寫字的問題上我指出她字不好看就換個方式,舉例作業裡面的青字總寫的不好看我就說“你看看這個字有寫的好的地方寫的特別好,但這個青字就像一個站直的人一樣,你看看下面這個月就是這個人的兩條腿,他是不是喝酒喝多了兩條腿都站不直了離了歪斜的”邊說還邊做個好玩離了歪斜的動作,給她逗的哈哈大笑,我說“媽媽要把這醉漢擦了你在寫個沒喝酒的”♡^▽^♡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高高興興的好好寫字了。
這就是生活中一個小例子,在孩子叛逆期這個問題上是每個孩子和家長都會精力的沒必要死鑽牛角尖的指正孩子叛逆不對做不好。
而是要做一位聰明有趣和孩子能公平相處的家長 。多和孩子互相談談更好的相處之道。改善孩子叛逆期和家長的關係很重要。
還有就是多誇獎孩子,有技巧的誇孩子,孩子可以很願意的改正你覺得她不對的地方。這點我在生活中很好用。
你提這個問題就證明你是一位聰明的家長,加油吧相信你能處理好孩子叛逆期問題的,加油加油(ง •̀_•́)ง。
-
3 # 愛的教育從小做起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隨便支配要求她,孩子大一點後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去做,孩子會非常反感,所以不要認為孩子小,就不尊重他,這個時候跟孩子交流一定意思注意方式,不要命令,儘量用商量討論的方式達成一致,讓孩子心服口服,孩子就不會那麼叛逆了!孩子叛逆說明孩子有思想,家長把握時機引導,孩子就不會是唯命是從沒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了!
-
4 # 星月凡軒的一家
和孩子做朋友,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叛逆,注意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能以暴制暴,要溫柔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聆聽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讓孩子大膽的暢所欲言,在心靈上和孩子站在一條線上,才能更好的走進孩子內心的世界!
回覆列表
7-8歲小孩叛逆期怎麼教育?
1. 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叛逆期:
我理解的叛逆期就是孩子處於一種成長過程中的過渡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聽話”。如果這樣可以判定是否在叛逆期的話,那幾歲都有可能在叛逆期。比如嬰兒期換尿布時吭吭唧唧不配合;學步期時不讓去有坑的地方走卻偏不聽,哪裡危險去哪裡;在幼兒園裡有時候也會做出不聽老師指令的事情來;上學了寫作業磨磨蹭蹭;青春期更會和家長對著幹…… 一切這些貌似小朋友的叛逆期貫穿了整個養育過程。
2. 那我們再來看看小朋友在這些“不聽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我們拿您想了解的7-8歲小朋友來說說: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理論來說,7-11歲的小朋友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獲得了守恆的概念,思維可逆。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活動仍侷限於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採取行動前可以通過心理運算來考慮清楚一部分可能的後果,所以就不會像2-6歲那麼衝動行事,同時他們也不會像在之前那麼輕信他人,並且放棄許多現在他們認為不可能的“神奇”觀念,比如不再相信聖誕和老人和牙仙。也就沒那麼好“騙”了。
這也就是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建立適應這個社會的邏輯體系,有自己一套邏輯分析的理論,所以貌似很多原來聽父母話的情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出現了和父母對著幹的時候。其實這也是小朋友們在探索著建立他們內心新的邏輯關係。
3. 那我們該如何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建立這種新的邏輯關係呢?也就是如何“教育”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呢?
我有個方法可以試試: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講規則、執行規則。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有多少次被父母訓的回憶,只能記著父母訓我們的發怒的表情,但不能想起來為什麼捱打捱罵。這裡面又有一個小知識點,就是當人類進入情緒中就很容易引起應激反應,很難進入有效的邏輯思考,就是說當孩子面對父母的斥責時,當時很可能進入恐懼這種情緒,就很難理解父母所表述的道理。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先讓孩子的情緒是平穩的,才能把我們後邊的道理(邏輯)傳輸給他們。
既然態度和善了,那堅定的是什麼呢?我們不能一味的只有和善對待孩子,那這樣就變成寵溺,沒有規則和疆界。家裡和社會都會有各種約束與規則,要和孩子講清楚什麼是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堅定的是規則的執行,但一定要態度和善的執行。
7-8歲以後孩子上學了,正是一下子面臨來自家庭和社會上的各種規則的撲面而來的境遇,他們也會有各種迷茫、困惑,所以也會“以身試法”,去試探各種規則的疆界。
舉個例子:孩子回家寫作業特別磨蹭,看著就寫的快些,不看著就在那裡玩,很少的作業能寫到很晚。家長其實自己每天有很多事情,哪裡有時間這麼和他們耗?家長這時候嚷也嚷了,催也催了,效果並不是很好。我建議家長可以拿出幾天時間,晚上回來就先陪著他完成作業。告訴他,我們其實也很理解你寫作業的難度,需要我們什麼幫助我們就在身邊,但作業一定要按時間完成,你是學生,這也是你的責任。剛開始可能效果並不好,就這麼和善和堅定的陪著他,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呈現都是給我們的前進成長的契機,即使有時候和孩子發了脾氣也彆氣餒,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如果自己實在難以在那個當下和善的對待他們,就暫時離開一會兒,什麼時候我們自己情緒好些繼續再和善的“教育”他們。
一起加油!父母不易,孩子更不易,多份理解,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