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ppmt4875
-
2 # 資料思考力
回答之前先做一個換位思考,假設我們自己就是領導,我們是否會喜歡那些沒有能力卻很人情世故的人?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具體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1、不可否認,人情世故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能夠進入職場而且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能力一般不會太差,或者說大家的基本能力沒有太大的差異,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在各自的專業能力上。如果將人情世故視為一種專業能力,它應該是屬於人際交往範疇。每個職場人士的微信裡都有很多的好友,這說明我們建立了人際;但是你會發現,沒事不聯絡有事才聯絡,這是一種常態,這說明我們沒有進行交往。由此可以看出,人際交往的能力是職場人士的必備能力,但又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的能力。
各位都知道,餐飲連鎖公司的老闆最喜歡的工作方式就是微服私訪到各個門店進行突擊檢查。各店店長對於這項檢查感覺到非常頭疼,甚至在另外的微信群裡進行過討論。有一位店長分享了很重要的一條經驗,被大家廣為認可和接受。這位店長透過仔細觀察發現,老闆有一個習慣就是來到店裡之後,一定會坐在靠窗邊的那一張臺上,而且給他一杯白開水,不需要泡茶,如果用餐的話,有哪幾樣菜是必須要點的。只有店長知曉是僅僅不夠的,需要做到的是人人知曉。所以,在班前會上,店長會特別強調,要求所有員工都記住老闆的樣子這樣,就不會出現見了老闆之後沒有人打招呼的情況;店內務必保持靠窗的那一張臺時刻都保持乾淨和整齊。一個人做到一件事情很容易,一群人長期按一個標準做到一件事情就不是那麼容易。
人情世故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透過個人觀察和思考之後做出的細微之舉。正是這些細微的舉動,滿足了對方被關注的心理需求,從而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更好的印象。
2、人情世故並非刻意迎合討好,而是透過預判將工作前置
常規的準備工作需要提前,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夠把一些非常規的、甚至是突發的工作做到前置,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人情世故的能力。
舉個例子,為了迎接總部培訓中心對分公司培訓工作的檢查,上至培訓經理下至培訓專員足足做了一個星期的準備工作。整個檢查過程中,開始的一切都非常順利,在上午檢查即將結束的時候,總部的監察人員提出了能否根據培訓計劃表,現場觀摩當天下午財務部的內部培訓。這一要求是對培訓計劃是否落實的最好驗證,如果當天下午沒有實施培訓,前面所有的工作可以說是一切歸零。
就在培訓專員和培訓主管一籌莫展之際,下午的財務培訓如期進行,而且得到了監察人員的認可。事後知道,培訓經理透過與其他監察人員的溝通,提前知曉了這一可能出現的檢查方式,提前做好了相應的安排,所以才有這一場正常進行的演出。
人情世故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人的方面,還有一個是事情。所有的人情世故都是基於對人的瞭解和掌握,在具體事情的應對處理上所採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體現出個人能力的一種表現方式。這一點與領導所要求既要懂人又要懂事是不謀而合的,所以領導會喜歡人情世故的人。
回覆列表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一不要小看領導,二不要貶低同事。不要總是把和領導走的近的人看作只會阿諛奉承者,也不要把領導看作只是喜歡奉承。職場上無非就是:做人、做事。會做人也是一種能力。我觀察到過一種現象,開會時很多人都喜歡早到,然後挑一個離領導遠一點的位置。這個可以作很具體的分析,就不展開了。反過來講,如果大部分人都離領導比較遠,而有個別的那麼一兩個願意主動向領導靠攏,領導有什麼理由往外推?離領導近,意味著可以有更多讓領導看見自己表現的機會,也意味著自己的意見可能更多被領導採納。但往往會被其他人視作:溜鬚拍馬--喜歡阿諛奉承。說到底,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在這個基礎上,領導為什麼不選擇更會做人的下屬呢?也許作為下屬的其他人也有很強的能力,問題是不能總是指望領導來發現你的能力,你也要在恰當的時候讓領導看見你的表現和能力。“我們公司的規律就是跟領導關係越近越有機會和前途”,這不是你們公司的規律,而是這個世界大多數地方的規律。想清楚,調整自己的心態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