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平之星
-
2 # 雨晴煙晚8
不用跪就可以了啊。然後告訴天下臣民,不是朕不讓他們跪,是因為洋人的膝蓋骨缺了兩塊骨頭打不了彎兒,所以朕顧惜他們都是殘疾人就不跪了!
-
3 # 讀史知天下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乃一國之君,主宰生殺大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不論是文武百官還是普通百姓見到皇上,都必須下跪,這是最基本的禮節,如有不跪者,那就是定斬不饒了。可是,到了清朝卻遇到了難題,在清朝外交中,一直被一個難題所困擾,那就是洋人覲見皇上的時候不跪下磕頭怎麼辦?
清朝時期,從乾隆開始便多次針對這個問題,同西方國家的使者們產生矛盾。很多人都知道乾隆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晚年還自詡為“十全老人”。在乾隆的意識裡,自己恐怕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了。而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以給乾隆帝慶祝80大壽為由,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到京城,試圖與當時的乾隆皇帝進行友好談判,商議取消清朝在對外貿易中設定的限制和禁令,希望清朝能夠開啟國門,進行貿易往來。
想象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無比殘酷。還沒見到乾隆皇帝,雙方就因為覲見禮節問題產生了矛盾,英國使者堅決反對三跪九叩的禮儀,總之就是見到皇帝不會下跪磕頭的,最後調解的結果是西方使者可以不三跪九叩,但必須以覲見英王的禮節,以單膝跪地覲見乾隆。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了乾隆,但談判卻是毫無結果。乾隆拒絕了英國使者提出的一切請求,不答應互通貿易。
其後嘉慶在位期間,同樣有英國使者前來進行談判,試圖讓清朝開啟國門,但此時在位的是嘉慶帝,他對禮節的要求更加苛刻,一聽說洋人不願下跪磕頭,立刻龍顏大怒,直接取消了覲見,還派人把使團驅逐離京,等於徹底回絕了英國的一切要求。
直到1840年,清朝實力衰退,英國用船艦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此時的清朝已經不復當初的輝煌,而洋人的氣焰卻更加囂張,此時的道光帝也深知,一旦外國使者見到自己不肯下跪,自己身為皇帝,一定會很沒面子,今後更沒辦法面對群臣,於是,道光帝無奈之下乾脆躲著洋人,死活就是不接見他們。
其後的咸豐皇帝繼位後依然需要面對接見洋人的難題,於是他繼續這種策略,遠遠地躲著洋人。可偏偏洋人是死腦筋,一心一意要來京城覲見皇帝,見不著皇帝誓不回頭。於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咸豐皇帝只好帶著一幫人離開京城,跑到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去“狩獵”了,讓英法聯軍撲了一個空。
咸豐死後,洋人不願下跪的難題依然沒有解決,這個難題又擺在了同治皇帝的面前。當時清朝的國力已經日益衰退,不可能一直拒絕接見洋人,但洋人不下跪有沒有面子。於是恭親王想出來一個辦法,以同治還沒有親政為由拒絕接見洋人,外交事務全有他恭親王負責,不用找皇帝,就這樣又拖了幾年時間。
等到同治親政之後,清朝已經沒有理由再拒絕外國公使覲見皇帝的要求,1873年6月14日,朝廷降諭,允許洋人見同治皇帝,且在覲見時不需下跪磕頭,而是行五鞠躬之禮。最終在紫光閣安排了這場洋人不用跪拜的會面。此時離乾隆時期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已經過去80年的時間了。
-
4 # 史海鉤沉閱古今
1793年,英國派出使者來到清國進行談判,欲達成通商關係。就與文化差異,雙方還未談判就先產生矛盾。
清朝自詡天朝,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任何人面見皇帝都要行跪拜禮。由於閉關鎖國的政策,乾隆對於世界格局沒有清晰的認識,認為使者也應該入鄉隨俗行跪拜禮。英國使者當然不同意,隨後互相讓步下,英國使者勉強單膝下跪。
至於英國使者面見乾隆具體過程已無法追究,但根據英國資料記載英國使者只對乾隆行單膝跪地禮,清朝資料卻說英國使者嘴上說不肯跪拜,但一見到乾隆皇帝,就被其威嚴嚇得雙膝跪地。資料雖衝突,但不難揣測。
事隔20幾年,另一隊英國使團來到了清國,此時已經是嘉慶皇帝在位。偏偏閉目塞聽,不知世界變化之快,在得知阿美士德也不願行跪拜禮後,嘉慶一怒之下,面也不見就把他們驅逐回國了。
但這一次也是英華人最後一次以和平外交的方式來到中國,下次再來就是開著炮艦了。英華人也真正意識到了這個驕傲自大的帝國根本不顧國際法的理論和務實。
回覆列表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及後來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讓他們管,和洋人接觸。皇帝基本不見洋人。就沒有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