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影剪輯手古林
-
2 # 情感教練凱文
春節相親,長輩催婚已經是多年的話題了,常言道,“存在即合理”,凡事都有兩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此,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春節相親,暫且不論是否合適,形成潮流是由3個大前提的,1.據國家權威調查報告,中國單身人數高達2.4億,大齡未婚,離婚,二次離婚很普遍,找到合適的伴侶很困難,2.兒女只有春節時才回家,平時想安排也找不到人,3.春節長假前後10天8天的,相親順利的話,兩個人相處幾天,也是可能的,因此很多相親活動都安排在春節期間。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父母以及他們發動整個家族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齊上陣,被安排相親的人感覺壓力山大。
按理說,戀愛是兒女長大成人後自己的事,20歲以上的人都有能力按自己的喜歡和傾向來選擇戀愛物件和結婚物件,才是個人意志的真實反映,大齡未婚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不想湊合委屈自己而已。
那父母親屬等越俎代庖的幫著操心和安排效果好嗎?
在西方國家一個說法,世上的事只分三類,1.自己的事, 2.別人的事,3.天下的事,西方社會大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少數精英做一些天下的事;社會學家對中國社會的調查發現,華人對自己的事不上心,卻總是關心別人的事。
在中國父母的眼中,孩子不管多大,都是孩子。所以他們看到別人家孩子戀愛了,結婚了,就開始關注,特別關注,催逼自己孩子的婚事了,目前來看,結果好的不多,但產生家庭矛盾,矛盾激化,兒女不願意回家,個別還有辦傻事,蠢事,輕生的,都是家長們始料未及的。
子女晚婚晚戀,各有各的原因和苦衷,過於激進的催逼,他們心理壓力太大,不堪承受,做出傻事: 福建有個女兒春節期間,家庭聚會上被所有成員輪番批評嘲笑,感覺像做了什麼有辱家門的錯事似的,並被趕出了家門,被告知“找不到男朋友,就別回這個家”,女兒流浪街頭,悲憤交加,心想“好好的家不要我了,家裡的房子空著也不讓我住,那就誰也別住了,晚上一把火把自己家房子點著了,雖然最後沒傷到人,但不僅自己家房子,連帶著幾家鄰居也都付之一炬。自己也以縱火罪等待法律的懲罰”
關心兒女本是好事,一定要適可而止,可以開導,交流,或者最有效的在經濟上幫助,別的事,就別操心了。
-
3 # 飛飛說情感
我想從男生、女生、長輩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從男生的角度。我想大多數男生都希望自己的相親物件漂亮。先不管人品,家庭背景怎麼樣,因為相親物件大多事先都是互相不瞭解了,而男人又是視覺動物,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相親物件長的漂不漂亮決定這男生是否想繼續瞭解她,如果,女生長的很醜,甚至連一般都算不上,那麼男生是連想了解的慾望都沒有了,更不要談交往了。所以,女生相親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打扮自己,把自己最美的狀態呈現給男生。只要外貌好,男生就會有交往的意向,其次再參考人品等其他因素。其次,許多男生不想相親,因為感覺自己現在沒有結婚的條件,沒有房,沒有車,無法滿足結婚的需求,所以很多男生像等工作幾年,有房有車了再準備結婚。
我們在來從女生角度說說相親。如果是大齡剩女,他們相親,大多數關注的是男方能不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會綜合考慮人品,財產,家庭背景等等因素,大齡剩女的標準通常是比較高的。如果是一些剛剛畢業或者是工作幾年的小女生,她們還是很期待愛情的出現的,說不定還做著霸道Quattroporte看上自己的夢。所以,這樣的女生是不會把相親看在眼中的,她們眼中的愛情不是相親能給予的。
最後,我們來說說長輩。自古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許多家長都喜歡給兒女操辦婚事。然而,如今的社會,倡導婚姻自由,許多兒女都希望自己尋找想要的愛情。一方面,長輩們擔心兒女過了結婚的黃金時間,年紀大了在結婚,會產生許多問題,比如生育,孩子養育等等問題。所以,長輩們總是為兒女婚事操心。另一方面,父母總是以為自己的眼光是不錯的,聽父母的話,以後絕對不會後悔,就是所謂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回覆列表
在父母長輩們看來,到了差不多的年紀,就應該結婚,找個人談戀愛,只要這個人本性不壞,就可以了,其餘的並沒有那麼重要。想要父母不催婚,就得讓他們認同現在的愛情觀:要找一個真正合適的人在一起,不為了結婚而結婚,選擇一個將就的人去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