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V界
-
2 # 文筆逍遙
《說文解字》:暑,熱也。暑由者和日兩部分組成,“者”,既是聲旁也是形旁,在甲骨文中就是“煮”的意思,表示引火炊煮。本義:天熱如煮,形容天氣灼熱。上面有日頭曬,下面如同用火在煮,表明已經熱到極致。
《說文解字》:伏,司也。從人,從犬。本義:獵手帶著獵狗,趴臥隱蔽,伺機出擊獵物。
很顯然,從字源來看,“暑” 與熱有直接關聯,而“伏”的含義是“隱蔽、隱藏”,與熱沒有直接關係。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於是規定從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起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簡而言之,三暑是從節氣角度來確認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三伏則是從五行的角度來進行描述,角度不一樣,但在時間區間上基本重合。
-
3 # 齊國一柱
伏fú:是三伏天而來,顏師古註解《治書·郊祀志》時曾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
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伏日有三個,各佔十天即初(頭)伏、中(二)伏、末(終)伏,也叫暑伏、三伏。中伏有時十天,有時二十天就產生了四十天的伏期。三伏是按照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伏字的釋義:1、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趴。2、低下去。3、隱藏。4、就是初、中、末伏的統稱。5、屈服,低頭承認;被迫接受。6、使屈服;降伏。7、姓。8、電壓伏特的簡稱。
暑shǔ:基本字意1、熱。2、中醫學“六淫”之一,熱症。
兩字的區別是:(伏)表示期限時間,伏期,不在二十四節氣之內。
(暑)是熱的程度,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大暑相連,是年中最熱的一個月。大暑即大熱,它的下一節氣是立秋,隨後熱氣逐漸退卻開始涼爽
兩字在夏季的聯絡是伏期(30一40夫)熱,最熱時是小暑、大暑各半月三十天,時間有重疊部分。初伏用“用夏至三庚”四個字來表示,伏期包括了暑期。
-
4 # 倉海一鼠
夏天的伏,指伏天,也稱伏日,民間稱進入伏天為暑伏。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未伏,統稱為三伏。每一伏都是10天。但由於有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規定,所以中伏到末伏有10天和20天兩種情況。伏有匍伏、潛伏之意,炎炎夏日,宜靜不宜動,宜伏不宜出。
暑即炎熱之意,也指夏天。農曆二十四節氣有小暑、大暑之分。小暑是天氣開始變熱,而大暑顧名思意就是最熱。而三伏天就出現在大暑前後,相當於陽曆七月到八月下旬,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
-
5 # 鋼鐵戰士
你好。暑伏應寫作“數伏”,在北方河北、北京、天津、東北等地,日曆上多印有哪一天開始數伏。伏天是一年中最悶熱的時期,農諺有“夏至三庚便數伏”,由於每年的庚日不同,數伏開始的那一天也不同。數伏為十天一伏,分初伏、中伏、末伏,民間稱三伏(30天)。也有兩個中伏的年份——伏天為40天。你好。暑伏應寫作“數伏”,在北方河北、北京、天津、東北等地,日曆上多印有哪一天開始數伏。伏天是一年中最悶熱的時期,農諺有“夏至三庚便數伏”,由於每年的庚日不同,數伏開始的那一天也不同。數伏為十天一伏,分初伏、中伏、末伏,民間稱三伏(30天)。也有兩個中伏的年份——伏天為40天。
-
6 # 柏化林
暑天是代表小暑至處暑六十天熱天,而伏天(初、中、未伏)是指六十暑天中最熱的四十天(注:中伏10天或20天,伏天也就有30天或40天之說了)。
回覆列表
《說文解字》:暑,熱也。從日者聲。暑由者和日兩部分組成,“者”,既是聲旁也是形旁,在甲骨文中就是“煮”的意思,表示引火炊煮。造字本義:天熱如煮,形容天氣灼熱。上面有日頭曬,下面如同用火在煮,表明已經熱到極致。
《說文解字》:伏,司也。從人,從犬。造字本義:獵手帶著獵狗,趴臥隱蔽,伺機出擊獵物。
很顯然,從字源來看,“暑” 與熱有直接關聯,而“伏”的含義是“隱蔽、隱藏”,與熱沒有直接關係。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