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間設計9
-
2 # 平安是福4685611305081
“二十四史”包括《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三國志》(陳壽)《晉書》(房玄齡)《宋書》(沈約)《南齊書》(蕭子顯)《梁書》(姚思廉)《陳書》(姚思廉)《魏書》(魏收)《北齊書》(李百藥)《周書》(令狐德棻)《隋書》(魏徵)《南史》《北史》(李延壽)《舊唐書》(劉昫)《新唐書》(歐陽修)《舊五代史》(薛居正)《新五代史》(歐陽修)《宋史》《遼史》《金史》(脫脫)《元史》(宋濂)《明史》(張廷玉)“二十四史”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正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明崇禎17年止,前後4000多年,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事。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稱為“二十五史”,也有人將《清史稿》列入“二十五史”。《史記》一書包括本紀十二篇,世家三十篇,表十篇,列傳七十篇,書八篇,只有本紀是關於帝王的,所以本人覺得簡單地說“二十四史”是歷代帝王家族史不太準確。
-
3 # 使用者HDL眼鏡一王玉南
巜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以司馬遷巜史記》的寫法作為寫作方式一一紀傳體方法。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至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止,計3213卷,約4000萬字。
我個人認為巜二十四史》不是純粹的歷史記載,只應是二十四個姓氏皇朝的起亡史實及相關朝臣的事件記事而已。
-
4 # 騎驢去高考
一個皇帝,如果疼愛小兒子超過了太子,那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弄不好“國本動搖”;如果是一個自佃農,那還好說,頂多給小兒子碗裡多撥幾口飯!什麼叫君主專制,我想不用我解釋大家都自明其義,皇帝用句粗話形容,那就是“放個屁都能在地上砸個坑出來”!如果你是一個史官,您給我說,您會記錄誰?在這種制度下,皇帝個人的喜怒哀樂會直接影響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你可以稱他為太陽您也可以叫他暴君,反正是很牛逼就對了!哦,對了,他身邊那些拿白板穿甲冑的你也不可小覷!
在這種體制下,普通群眾主要是由文藝作品來記錄的,像說書的寫劇本的。當然史書也會記錄一些底層人民,像樊噲,屠狗的;荊軻,普通殺手!但你得有點特色才行!所以歐陽修只把他爹寫在《瀧岡阡表》中,而沒有寫在《新五代史》啊什麼的上!要是他爹幹出了轟轟烈烈的事蹟,那你看這老兄可就來勁了,非把他爹單獨列傳,大書特書一番,當然,《宋史》沒他啥事!
我實在不知道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到底是啥意思?咱在史書上不記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您給我說記啥?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實在是您太小家子氣了,看得不透!那些帝王將相也不過是一種制度的玩偶,映射出那種制度,他們不過是任意放縱自己淫慾的悲情英雄罷了!不要現代化古代史學家。
就讓“人文主義”和“民主平等”的大旗就在現代的天空中高高飄揚好了!當然啦,你我也要努力,爭取被記錄在你夢寐以求的牛逼又牛逼的史書中!
-
5 # 待曉兒
類似的意思梁啟超曾經表達過,但他是以其來反對帝制獨裁的,後人不解當時歷史,過度解讀甚至曲解了這句話,認為二十四史不過帝王家譜,不值得相信。這些人裡有很多都不知道二十四史裡大部分史書是由誰來修訂的,就亂說亂評,賣弄無知。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帝制王朝,但二十四史裡並沒有清史,難道清朝沒給自己制定家譜嗎?並不是,而是因為清朝修的是明史。二十四史,大部分都是當代給前代修史。清修明史,明修元史,基本不會去修本朝史書。而當代修前代歷史時,所依據的是前代留下的史料,比如起居注這一類。
仔細想想,本朝推翻舊朝,修撰的前代史書會用洗腦的方式來美化歷史嗎?為前代修史的目的是為了給新朝統治者以借鑑,為當代立論,所以大都秉持著公正客觀的角度去撰寫,這是關乎國本的大事,誰敢肆意歪曲。當下很多人一聽到“正史”兩個字就嗤之以鼻,說什麼“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其一,新朝編寫的史書是評價前代的史書,不是用來讚美自己的。其二,不相信正史,那難道去相信野史傳說嗎?關鍵也不能證明野史傳說就是對的。野史傳說可以參考,但別急於否定正史記載。
回覆列表
司馬遷首創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史記,用紀傳體方式記載了從三皇五帝到他生活的漢武帝時代。用本紀,世家,列傳,年表的方式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進行了詳細描述,這種歷史題材的編篡一直持續到清末。皇帝入本紀,王侯入世家,功臣名人商賈遊俠入列傳。看看這種記載歷史的辦法確實是對以皇帝為首的家族捎帶諸侯家族的描述,可以說24史就是歷代帝王的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