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伊薩—Louisa
-
2 # 屬於你的王者
我的敘述可能會讓你覺得《龍貓》只是個溫暖故事,然而,只是暖心並不足以讓它在全世界備受愛戴。影片塑造的兩個小女孩貼近生活,讓人非常信服。龍貓出現時的場景令人敬畏,又讓人著迷。影片的故事就像人生一樣,有點悲傷,有點可怕,有點讓人驚訝,又有點我們都需要的善解人意。
-
3 # 衛衣乴
請想一想《龍貓》《千與千尋》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不會只是因為它全手繪的畫面吧?而應該是根植於電影內部的人文關懷,《牧笛》就是因此還在這麼多年以後的今天為我們津津樂道。但是關於這一點,不單單是在動漫領域,我們在電影、音樂,甚至文學都沒能做到足夠細緻的關懷,你會很奇怪的發現在這片土地上,大眾能夠粗糙地接受一切事物,不管是某位身高不滿一米六的人拿一些名牌堆出來的暢銷書,還是鄉村的新式重金屬,又或者披著歷史劇外衣的家庭倫理劇,他們似乎並沒有追求更精緻東西的慾望。對於這種情況我將其歸類於沒有愛,就像很多家庭主婦是出於習慣才看電視連續劇,而並非是喜愛。當然我也不否認有少部分對這個行業抱有熱愛的人,可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因為制度或是什麼原因,他們也沒能創造出成績。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在國外很多華人都大放異彩。因此我也時常感到疑惑,究竟是我們做不出來好的動畫,還是我們沒有一片能夠孕育藝術文明的土壤?
-
4 # 老貓畫室
要說起《龍貓》的話,它成為經典那是必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體來說劇情、畫面、音樂三大塊都沒毛病,而且都很出彩。
劇情走的是溫馨的情懷路線,相對來說比較鬆散開放一些,這恰好營造出了真是的生活氛圍,而裡面又有超現實的龍貓家族,混合出了奇異的效果!
畫面歷來就是宮大爺的強項,這一部我覺得恰到好處,樸實無華的鄉村美景,比後面作品的絢麗多彩還更好一些呢!人物造型沒有太大的突破,但龍貓和它的公交車的造型是一大亮點,當然也成了經典,宮大爺估計也很喜歡,作為了工作室的片頭畫面來使用。
音樂一直都是宮大爺作品的重點,我發現《龍貓》也好、《天空之城》也罷,音樂方面都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第一次聽就很好聽,聽上幾年還是很好聽。不知道久石讓先生是怎麼做到的,我所聽過的音樂幾乎都不是這樣,要麼是快熱型的卻不耐聽,要麼耐聽需要有耐心!
回覆列表
宮崎駿的偉大在於,他在《龍貓》裡實現了真正兒童的視角。
《龍貓》講的都是大人看不到或忽略了的小事,獲得的也是大人有過但已經不再有的快樂。
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能看見龍貓的時間非常短暫,在影片中,只有四歲的小梅可以看見,因為媽媽病重需要操持家務,姐姐早早成熟,已經喪失了看見龍貓的能力。
她只有和妹妹在一起,如車站時才可以看見龍貓。
或者是當妹妹小梅失蹤,媽媽病情加重,小月像孩子一樣驚恐無助時,才能再到那株大橡樹上,找到龍貓。
我們長大後的強大隻是一個假象,我們一直都倚靠著小時候的記憶,在世界裡拼搏,一直都像小時候那樣躲在被子裡逃避黑暗,趴在龍貓肚子上尋找安全感。
《龍貓》沒有把天真當做幼稚,沒有把黑暗當成力量。
它喚醒的是每個人的記憶。
記憶裡,有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住在其中的人、鳥、獸、昆蟲,夏天的悶熱、大雨、突然掛起的勁風、恐怖的黑夜……”
有高聳入雲的大樹,有清澈見底的小溪,有怎麼跑也跑不完的綠草地,有隻有你自己才可以看見的怪東西。
記憶裡,有小時候發生過的事。總有一個跟屁蟲一樣的妹妹。總有一個討厭的鄰居男孩。有很快就混熟了的鄰居小孩,在窗外喊你一起去上學。
上學的時候,總有一天,妹妹會去學校找你。你會總記得和妹妹擠在一張書桌上聽課的樣子。
在池塘邊捉蝌蚪。種下一粒種子,第二天就去看發沒發芽。等爸爸下班,總是等到最後一班車。坐在爸爸腳踏車的後座上,穿過田野。
鄰居奶奶總有好吃的食物送給你。姐姐有時候不帶你一起玩。用彆扭的掏襠的姿勢騎過腳踏車。打傘的時候,轉動傘柄,雨珠紛紛落下。
睡著了,但仍能感覺掉爸爸媽媽在一旁說話。
《龍貓》裡藏著兩個世界,一個是兒童的世界,一個是成人的世界。一個Sunny,一個晦暗。一個灑滿了孩子般的快樂,一個塞滿了苦逼的現實。
《龍貓》告訴我們,兩個世界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彼此替代,而是同時存在於現實裡,只要你心地足夠純真,你就能看見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