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遊的阿哲
-
2 # 茹果是你
1.端午當天,一家忙碌的準備各種愛吃粽子餡,有時還會動手包上三兩個,屬於自己的粽子(做好記號,專屬定製)家裡兄弟姐妹都不能吃的那種,哈哈哈……很懷念呢。
2.那就是滑龍舟比賽啦,上賽場前各個隊都會經過魔鬼訓練過的。當然在比賽過程中,狀況百出的情況很常見,比如有些龍舟,滑著滑著,有人落入水裡,有些整個舟都翻了(水流不急,沒有溺水安全隱患)在岸上看的我們更是激情澎湃呀。一個縣,分很多龍舟隊(一個村莊算一隊),當天海選,還有二第三天的半決賽總決賽呢,最後才競選出冠季亞軍!有現金大獎的喔!
現在長大了,都在外面工作、生活了,一年能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趁著端午節假期,回家過節吃粽子滑龍舟吧,父母期待我們的歸來!希望大家都能重溫兒時記憶。
-
3 # 湘中放鶴人
有條件就回吧。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長輩,陪伴一下妻子孩子,我想他們肯定是很開心的。
在家一起吃粽子,看龍舟,走訪親友。這不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因為工作等一些原因,不能回家。也給家裡打個電話,說明一下不能回家的難處。送上節日的問候,發個紅包,這也是可以的。
-
4 # 小靈隨拍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該回去,但是,對於大多數像我們這樣在異地務工的人來說,想回不能回是我們最深感無奈的,假期長短不說,每次節假日回家道路擁堵,鐵路系統訂票困難,很多這樣的因素讓很多遊子歸家的念頭打消了,端午節我也想回到老家嚐嚐媽媽親手包的糯米粽子,我也想跑到村口的那個小橋頭,對著比賽的龍舟吆喝兩嗓子加油,但是,有的時候真的是條件不允許,長年累月在在打拼都是為了生活,希望家鄉能夠大力發展,我們能就近工作,那麼每年的端午節都回家和親人一起過
-
5 # 谷曉平
端午節是團聚的日子,父母健在時,離的很近,節日都是依偎在他們身旁,可如今我們的父母都已過世,留下永久的懷念。
-
6 # 山東煎餅妹
想回家就回家,不想回家就不回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來!
端午節,正規單位都會有3天假期的。看距離的遠近,如果距離近的話,趁這次假期回家看看父母也是不錯的呀。如果感覺3天時間太短了,那就多請2天假嘛
有的人,距離比較遠,路費也比較貴,路途上來回就要2天,還是別回了。那就等著過春節回。實在想家的話,那就多請假回家看看吧
反正端午節我就放三天假,但是我請四天假,加上雙休,所以可以在家呆10天。過什麼節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回家看看爸媽 弟弟 妹妹 侄女,還有我家大哥。
回覆列表
阿哲的回答是:該回。
看到這個問題,阿哲一下就想起來李玉良的微型小說《端午節回家》了,這是一篇關於母愛的微型小說,很短。但是作為遊子,這篇小說很抓人心。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只要條件允許,一定要回家,家裡的母親盼著呢。不但端午節該回家,如果條件許可,每個節日都該回家。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古代又稱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陽節有相同之意義,還被稱為端五或端陽。是中國民間傳統四大節日(春節、全面、端午和中秋)之一,受到全國各地普遍的重視。秦漢時代,端午節就被中國南方的一些民族定為節日了。到了宋朝,朝臣追封屈原為忠烈公,把五月五定為端午節,一直延續至今。在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8年,端午正式列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阿哲翻閱了一些端午節的資料,其實端午節還真有回家的習俗,叫做端午節歸寧,歸寧也就是回孃家。古代女兒出嫁,平時是很少回孃家的,難得見到自己父母。端午節是出嫁女兒回家看望父母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記是這樣記載的:北京自農曆五月一日至五日,人們把自家的小姑娘打扮得盡態極妍。而已出嫁的女兒也都在這期間歸寧——回孃家。在古代,女兒出嫁離開父母,兒男兒一般很少離開父母的,不像現在大家很多都離開了家鄉,離開的父母,所以古代並沒有說男兒說要回家過端午,這是在古代沒有現在這樣大家都離開父母的狀況。
端午是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日,又有回家的習俗。所以說端午節該回家,有條件一定要回,媽媽在家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