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安66828

    老師每天早七點上班,6.30就出門,晚6.30下班,七點到家,下班後經常接聽家長電話,不知道接聽家長電話算不算工作?還要批改,出題,備課!而且不是雙休,週六上班!這是正常人過的日子?下輩子不娶老師!

  • 2 # Y教育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相信很多家裡有教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其實,教師回到家裡是不是出口就教育人不是事情的本質所在,教師的言行只是一種職業表象。如果這個問題換個說法可能更容易理解:很多時候無法區分面對的物件和生活場景。有人會問教師怎麼會連這麼淺顯的東西都分不清呢?以我自身為例,簡單給大家剖析一下,看了之後你站在我位置上可能就理解了,對於一個兢兢業業的老師而言能明確的區分面對物件和場景並作出相適應的言行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1.作息:我跟我的多數同事都是6:00左右起床,7:00左右到校,上課到11:40左右,下午1:50左右到校,晚上到20:30下晚自習,看著學生打掃完教室就得20:45左右。22:30上床睡覺。中午和晚上加起來有8個小時睡眠,在學校工作時間14個小時左右。還有2個小時洗刷發呆看看時間。

    2.面對物件與生活場景:一天有14個小時在班上,上課,備課,批改,輔導,談話,準備各種材料大多與學生相關。跟同事的交流也多限於談論學生的生活學習作業情況。

    3.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心理優勢使然。中國自古尊師重道,近現代雖然提倡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中國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還是頑強的紮根在人們心中。整個社會對老師的尊重多數存在。這種師道尊嚴的傳承是傳承了幾千年下來的,教師自身有這種天然的心裡定位,這是幾千年來賦予教師天然擁有教育學生的權利,甚至從一個人開始上學起,師道尊嚴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根深蒂固在血脈裡。當這種血脈整好轉化成老師這個角色的時候,那種教育者的姿態好像天然而成。

    4.面對的物件。社會是個大染缸,在社會里面三教九流形形色色,遇見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果見人說鬼話,人聽不懂,見鬼說人話,鬼聽不明白,因此,社會上的人,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會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說出與談話物件相匹配的語言。但是教師多數時候面對的是學生 自己的孩子 配偶,條件好的可能還跟父母在一起,週末也基本是這些人在一起,盡多是一家人開著車出去玩玩吃個飯之類的。面對的物件極其狹窄,基於這些人,決定了老師需要思考的說話和應對方式,不用過多思慮,幾乎可以做到張口就說,簡單直接。

    5.時間。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就是時間。當一個人年復一年幾十年如一日的陷入這樣一種生活思考講話模式裡面的時候,這幾乎就形成了這個群體中每個個體的全部行為模式。

    等等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我為何會說一個老師很多時候無法區分面對的物件和生活場景。更確切的是即使老師清晰的認識到了區分到了,但是這職業打下的烙印也讓他們身處其中無法改變難以自拔。就像一個煙鬼酒鬼明明很清楚過量有壞處,但就是無法改變,因為這些東西都是融到骨子裡的。

    當然,說這些並不等於我們就這樣子了,不思改變。其實如果一個老師注重自我修養的話,還是可以跳出這個圈子的,至少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這種令人不喜歡的說話方式。比如:

    1.多讀書,多思考,廣泛涉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常思己過。比如前段時間看過一個數據統計,目前導致離婚率最高的不是出軌貧窮等,而是家庭瑣事拌嘴。這讓我們醍醐灌頂,跟自己的家人分享,無需多言,起到的作用可能比喋喋不休說半天要好。

    2.立家風,定規則。很多問題來自於家庭教育,行為規範的標準不統一。有問題後,不需要說教,按規矩卡就好。我們的家風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家和萬事興。凡是引發家庭不和諧的因素在這一條面前都必須退讓,好好說話。比如,孩子喊好幾遍就是不知道吃飯,家長煩不勝煩,動不動說教,如果造造定下規矩就不會這樣,弟子規裡面有明確的說法: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些規矩立好了,按規矩走就好,避免了說教。

    3.講故事,多類比。很多東西單純的說道理誰都不喜歡聽。如果講個故事,或者笑話。可能問題在笑聲中就解決了。很多時候,大家不是不知道你說的對,但就是不願意接受,原因在於一個面子,心理不痛快,明明對也不願意接受。

    當然還有,再次不一一列舉,大家自己去慢慢發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平常都給貓吃什麼?我的貓好瘦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