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化雨花草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家長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孩子,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用高標準要求孩子等都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家長不懂尊重孩子,不管在家還是在人前,只要孩子犯了錯誤,就會破口大罵或者拳打腳踢。這樣的場景如果發生在外人面前,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很大的,孩子會在外面抬不起頭,產生自卑心理。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吹毛求疵,看不到孩子的進步,給孩子傳遞的資訊總是負能量滿滿。比方說:孩子畫了一幅畫,滿懷期待地等待家長的表揚,家長看到的全是不完美的地方,更嚴重的會說孩子不務正業,亂塗亂畫。孩子經受打擊,極有可能再也不想拿起畫筆。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並不代表家長能給孩子製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至於孩子是否快樂,心態是否樂觀,卻不給予關注。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陪同孩子一起成長,引導孩子做自信、積極、樂觀、正直的人。這些好品質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 2 # 明月照我心1919

    家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但愛得越深,傷得越重。父母常常在不自覺中傷害了孩子,那麼什麼樣的行為會傷害孩子呢?最近在看海姆·吉諾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其中就列出了幾種會傷害孩子自信心的行為。

    1. 批評孩子的品性或人格。

    孩子難免做錯事,比如踢個球把花瓶打碎了。父母第一感覺都是“這孩子怎麼這麼頑皮啊!”

    類似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把所有的錯誤歸結為自己的性格。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說,一個人是否樂觀,要看他怎麼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如果他把壞事歸結為自己的個性,他就會形成悲觀的性格。

    父母批評孩子“調皮”“笨蛋”“膽小”“懦弱”“冒失”等性格問題,都在暗示孩子:“所有一切都是你的錯,這是不可改變的。”這個暗示會一直在孩子腦海裡盤旋,只要孩子表現出想改變自己的意願,就會出來轉一轉,跟他說:“你不行的!”

    2. 誇獎孩子的品性或人格。

    我們中國父母誇孩子時最喜歡用的一個詞是“你真乖”,但這樣的誇獎不但不能鼓勵孩子,還會讓孩子喪失信心。

    “你真乖”,是說孩子很乖巧、聽話。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不乖的,走路不好好走,一定要蹦蹦跳跳;睡覺不好好睡,一定要媽媽講完故事才睡;吃飯也從來沒怎麼乖過,不是撒嬌要喂,就是耍賴不吃。即便最最乖巧的孩子,也會想方設法在親近的人面前鬧一鬧撒撒野。所以,孩子一聽到“乖”這個字,都會下意識地要反駁,而且是用調皮搗蛋的行動反駁——你說的不對!

    也有很多孩子會被誇聰明。孩子也可能認為,我確實很聰明,我做數學題很快!在班級裡畫畫也是最棒的!但是,世界上的難題多了去了,沒有付出努力的聰明不過是個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當孩子某一天碰到困難時,將會經歷從天堂到地獄的斷崖式下跌。原來我並不聰明啊!到時候,毀滅的是這個孩子的人生信仰,這滋味,想想都難受。

    3. 挖苦諷刺孩子。

    類似於“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複多少次才行?你是聾了嗎?要不你怎麼聽不進去?”這樣的話都是在挖苦。

    有時候父母意識不到自己在挖苦孩子,比如父母教了兩小時,孩子還是不會做某道題,便口不擇言:你怎麼這麼沒腦子啊?挖苦的語言,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都是在貶損孩子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主觀的評價,可能是“我膽子太小了”等 負面評價,也可能是“我是個快樂的人”等正面評價。如果孩子對自己有負面的評價,孩子就會在自己失敗時候告訴自己“我做不到”。

    所以諷刺挖苦除了讓父母宣洩一下情緒以外,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4. 賄賂孩子

    當孩子考試沒考好的時候,有些父母也喜歡賄賂孩子:“如果你這次考試100分,我就給你買大機器人!”

    這類金錢或利益的誘惑,可能在短時間內激勵孩子努力奮進,但實際上,它會向孩子傳達一個資訊:你不夠好,你需要改變!

    試想一個人整天被人評價為不夠好時,他還會有自信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畢業,從事餐飲行業有7年了,目前經理職位,想轉行,不知道什麼做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