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鶴羽

    孔子學說,確實是普通常識、道德。

    孔子學說,是怎麼成為普通常識、道德的?

    是經過兩千年的不斷傳習,所以普通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學說,在當時絕對不普通。

    即便現在,誰敢說,孔子學說他都能解釋明白嘍?只這句:朝聞道,夕死可矣!未明道之人至死也不明白!明道的知道也不解釋。

    孔子是一個下凡的天使。他不是不會講眾人聽不懂的話。他卻儘量說平常人懂的,對平常人有用的道,這才是得道者的可貴之處。

    因為,說了讓你能懂的道理,對你有益的道理而被你看不起,你算什麼人?!為什麼有迷信的人?因為,迷信的人只想聽,能令他迷惑的東西。不然,你就是普通,你就不值得他跪拜!

    為什麼,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就是因為,跟前的和尚很熟,跟前的和尚就是普通人,他了解!他感覺他了解的都還不如他呢!只有他不瞭解的才會是神一樣的人!崇洋媚外的,也是這樣性質的人,真悲哀!!!

  • 2 # 老崧

    孔儒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他們當初的信條變成了現在的常識與道理。

    但是,這些常識與道理的背後的理論,由於許多時候沒有認清楚,導致在傳播時走了樣,甚至因為有些日常運用太少而流於字面上的膚淺認識,結果導致失傳。

    比如,格物致知,王陽明時代就已經失傳於學界,僅匠界學了部分,導致王陽明先生從【旁門左道】弄了一個【知行合一】作為補丁。

    實際上在匠界的運用一直保持著,只是成了師傳中的心傳體系,如同當初的禪宗不落文字。現本人挖掘出來就是【代比類分交構】六層思維方式。

    還有孔儒關於【中庸之道】的理解不精確具體,導致後學者走偏,產生了不少的庸官與庸醫。

    【中庸之道】有著從庸到中的學術研究方法(相當於歸納法)和從中到庸的運用方法。庸官與庸醫之所以被取笑,就是缺了中,只能講庸字代表的【大局觀】,【整體性】,現代某些人也因此被病詬。

    學孔儒學問,要從它背後產生的機理思考起。這些背後的東西,當初是言語心傳不留文字,時間的流逝,導致後人學的時候只知表而不知理。

    這就是需要我們如同【逆向測繪】一樣給挖掘出來的。

    沒有進行逆向尋理,別說什麼學了儒家學說。

  • 3 # 旁敲側擊991

    這個說法是對孔子的誤解,儒學可不僅是人倫觀念的論述。儒學源遠流長,儒家思想成於孔子之前,只是孔子為之做了歸納、命名而已。要真正瞭解儒學,就必須瞭解“道德”的本意。要了解“道德”本意,就必須從易經著手。

    道與德不是道德經的原創,而是在無法考證的上古就已存在的概念。只因老子書的影響太大,後人才把道德與老子劃等號。孔子對“道德”的認識與老子是一致的,只是在維護道義的理念上兩人截然相反,簡單歸納為有為與無為。我們從孔子為易經作象傳說起,道德真義就在其中。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易經乾坤二卦的象義,讀過書的中中國人基本都知道這句話。孔子對乾坤二卦含義的拓展是很準確的,抽象出來的內容是符合道德真義的,立意是高遠的。釋義:萬物為天道所生,天道意志大行而剛健,則德布天下,“君子”因此得以自然湧現,綿綿不息;地勢坤:天道意志體現在萬物的生長狀態上,萬物獲得天道的生養為“有德”,萬物自然生髮的狀態是“德”的高度,越是自然生髮,越是德高,絕對自然生髮的平衡狀態為“玄德”。道德的概念對於先秦的學者來說是統一明確的,對於天道的信仰是一致的。古人把明悟並信奉道德真義的人稱為衛道君子。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當以天道意志為行事準則,厚德重德,以身化道對待天下萬物、容納萬物,使天下萬物都能獲得天道的生養,以成私德。孔子對乾坤二卦作的象義歸納起來的意思就是:明悟道義,以身化道,替天行道,佈德天下。這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孔儒之“仁”正是出於這種情懷。北宋張載在繼承孔子理念的基礎上,喊出了儒家腎上腺素含量最高的口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口號著實感化了無數儒門後人,宋明儒門多有脾氣又臭又硬、視殺頭如等閒者,就源於此。但是!從古至今,反儒者都一直存在,後人罵儒門,先秦時的讀書人也罵儒家,罵得還更狠!這是什麼回事?問題恰恰就在孔儒引以為傲的“仁”上邊。

    仁者,施以善。仁有寬恕、包容、幫助的含義。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道之意,是使萬物獲得自然生髮的環境,不會對自然作出任何干涉。當萬物各安其位,各自獨立,也就無所謂仁或不仁;同理,即使是掌握了整個天下的聖人,也無權對萬民的自由施予干涉,聖人的職責是明確道義,使萬民在天道意志的約束下自由生存,一切紛爭以道義定奪,不加以人為干涉,也就無所謂仁。如果天下秩序必須用聖人來干預,這樣的天下就一定是無道的天下。

    仁,有個隱含條件:授與受。要發生授與受,就得先分出對錯、強弱。當君子自居道義,小人就成了被施以仁的物件,這個過程從發生到完成,並沒有經過“小人”的同意,憑什麼你是君子,我就是小人了?強者對弱者施以仁,那誰又該是強者誰該是弱者?你說要寬恕我,我還想寬恕你呢!太公誅華士一事中,華士認為自己是天生地長的山野之人,沒義務聽任何人的號令,拒絕了姜尚之召,後被姜尚以不服號令的理由殺了,此事被儒門稱為“君子之誅”。仔細想想,華士有什麼錯?姜太公殺人的理由成立嗎?這是厚德載物嗎?

    在孔子看來,聖人掌握了整個社會的一切行為的解釋權之後,掌控之下的民眾必須完全按照聖人的安排來生活才合道理。因為民眾愚昧,“不可使知之”,只能被動接受引導,只要聖人足夠仁慈,一切都不是問題。但是,孔子只是強調聖人是仁善的,卻解釋不清該誰來當聖人,彷彿聖人是天上掉下來的。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是罵對君權來源刨根問底的宰予:你問那麼多幹啥?我叫你咋做就咋做!那不是你該問的(有人把子不語怪力亂神當作證明儒門人是無神論者的證據,我表示笑而不語)。直到董仲舒提出了“君權神授”的概念,才讓各種“小宰予”們不敢再糾纏這個話題。不過,宰予們也就是隨便問問,“聖人”是不屑於自辯的,我就是聖人,你不服也得服,不服就去死。聖人要對你好,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你少唧唧歪歪!就如把寵物關在家養,給寵物穿衣服,給寵物洗澡,不管寵物願不願意,反正只要我沒想過要害你,即使你不樂意,我也是對的。這就是孔子的“仁”。這樣的“仁”實際上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想要,都只願意當聖人。故而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任何人都能明白一個極為樸素的道理:只要不存在誰天註定比我高一等,我就一定能有一個說理的地方,那我就能憑自己的能力活著,我只要公平,根本不需要誰對我施以仁。那怎麼獲得公平呢?道!道就是公平,道生萬物,任何存在都有一份生機,都有生存的權利,維護公平,就是護道,對一切不公現象發聲,就是為了自己能獲得長久的公平。人人維護公平的原則,公平的原則則不可質疑、不可動搖,則人人獨立自主。是為道行天下,也是天行健的真正釋義。

    孔儒之仁強調的是有為,名為維道,實是違道。有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說:但有聖人施以仁,百姓就遭殃。又如一則笑話:孩子晚上睡覺不安份,老把腿伸出被子外邊。為了防止孩子感冒,我打斷了他的腿,我這是為他好……。

  • 4 # 小數點9464

    如果說孔子學說是普通的常識,那等於說孔子學說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孔子學說接近真理了。

    黑格爾是十九世界的哲學家,上述話大概接近於黑格爾的看法。而孔子早黑格爾2400年。這麼久還可以說是常識,可見孔子的睿智了。

    孔子之後的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到伽利略已經不是常識了,孔子的學說更多是社會和政治倫理的學說,到黑格爾還是常識,是十分驚訝了。一個在西方看來,產生於封建制社會的思想,卻可以在資本主義社會成為常識,無疑多少含有真理的成份。

    一個學說成為常識,是學說成功的標誌。大學課程大多是今日的常識而已。

    牛頓力學是物理學常識,不過三大定律、三大守恆,所有對世界的看法,遠到宇宙,近到耳聽目視,都可以由常識推出。這就形成牛頓的宇宙觀。

    所以我說違背常識的大抵是錯的,真理不過是常識而已。

    但我們看到,網上許多大牌,多違背常識之論,大抵都是謬論。

    相信自己,相信常識比相信權威可靠。你細品細品,還是老酒醇香啊!

  • 5 # 文發揚

    <孔子學說只是普通常識道德>。

    這是你今天提問給出的判斷。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但這裡涉及:孔子其人,孔人學說,孔子學說的生命力等三個問題。

    一,孔子其人: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魯定公元年是前509年。魯定公初年,孔子不仕,創辦私學。這個創辦私學的時間難得考定。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齊魯夾谷會盟,孔丘為相國。這是他一擔任的最大的官。時年51歲。為相兩年。

    那麼他創辦私學,當在定公元年之後,定公五年之內,是為<定公初年>,其年在45歲左近。那麼,他專心辦私學約5一6年。然後為官2年。離開,帶弟子出遊。於前484年返回魯國,時年67歲。孔子游學時間長達15年。回國後擔任國君顧問,但以教學及整理古代典籍為主。五年後,年72歲的孔夫子去世。如果將遊歷各國,及回國都作為辦學時間,前後共25年。扣除遊歷15年,駐家辦學10年。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人,難得詳考。

    二,孔子的學說。

    孔子學說共五個方面:

    (一),個體培養。

    孔子重視個體培養。修身,齊家,平天下。其中修身乃是笫一位的。修身的目標在於立身。立身的首要條件是具有<君子>的人格。

    對君子的要求是:有仁愛之心,自重自律,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積極進取,德才兼備,孜孜於學,注重實踐,安貧樂道,謹守正義。

    (二),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要點是齊家。孝悌,忠恕,信義,禮數。

    (三),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是平天下。以安定天下為已任。強調德治仁政,反對苛政暴斂,主張以人為本,為官廉潔,舉賢授仁。

    (四),哲理思維。

    仁者愛人的人本哲學。反對極端中庸的認識方法,權變的處事之道,和而不同的包容胸懷,人有敬畏的天命鬼神觀。

    (五),教育學說。

    包括教育方針,教學物件,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學態度。

    主張學思並重,學行統一,因材施教,啟發誘導,言傳身教,注重人格精神,注重人文歷史。理論聯絡實際。

    三,孔子學說的生命力。

    孔子的學說只是常識道德。這個判斷說明,I,孔子的學說已經深入普及到全民,成為常識。

    從上面介紹的孔子學說。現在其中許多東西乃在流行或遵循。在今天是常識,在2500年前,那就是偉大的貢獻。

    2,孔子的學說到今天還有生命力。

    孔子的學說,到今天還有生命力。這就說明了孔子的偉大。

    孔子的學說,把中中國人從矇昧引向文明。若不是孔子,我們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孔子是中華文明永不熄滅的明燈。

  • 6 # 莊迪君20

    評價一件事物首先必須定義座標。孔子志在治國平天下,所以這應該是評價他的座標。

    治國平天下需要經濟,軍事,科技,教育和哲學思想。前三項孔子交白卷……

    後兩項世俗說孔子拿滿分!孔子教啥呢?法先王,尊聖賢,師古人,興禮教。

    所以教出來的學生都超不過孔子……說白了就是不懂經濟,軍事,科技,而且教育水平比孔子還低!

    所以清儒都是不懂經濟,軍事,科技的社會精英,請問他們拿什麼去面對英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軍艦,槍炮呢?事實證明一敗塗地。

    這個悲劇是如何產生的呢?當然是因為孔子法先王,尊聖賢,師古人,興禮教的思想洗腦所造成的!必須學古人而不能創新是權威和八股的思想……

    權威和八股而且片面的思想到底能有多高的水平呢?客觀地看,孔子的教育和思想兩項都是不及格的……打分寬鬆點每項給50分吧!總分是五項拿100分,即20%而已……

    你說還剩啥呢?恐怕就是黑格爾所說的普通常識道德而已……

    不過這並不等於中華文化不行。管仲,計然懂經濟。太公,孫子懂軍事。墨子,魯班懂科技。范蠡連經商也懂……

  • 7 # 大千雲閣

    如果這麼說,那麼首先要搞清楚,普通常識道德是哪裡來的。

    現代之所以有人認為,孔子學說只是普通的常識道德。正是因為二千年以來,孔子的儒家學說,通過言傳身教,甚至於自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文化觀念。進而從士大夫階層滲透影響到,社會各階層老百姓的行為觀念當中。也就是形成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常識道德。

    任何事物以及人的常識觀念道德,都不是憑空產生的。

    所以此種論調,是顛倒因果的自然發生論。是忽略常識道德以及看似平常的知識,實際上是經過了數千年人類生活文明的積累和傳承。

    韓愈師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當今時代,資訊知識獲取簡易,然而所謂常識,在過去也是少數讀書人的專利,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受基本教育的機會,當然來自於父輩祖輩的言傳身教同樣重要。但是所有的一切文化知識甚至於常識,很少來自於自發覺醒的矇昧個體。

    任何知識的積累成熟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清楚常識來自於哪裡,就不會妄自菲薄流傳近二千年的孔子學說,即使是部分人所瞭解膚淺的學說表層。

    至聖先師千古師表,又豈是無知之輩可以妄自菲薄的?

    孔孟之道,中國文化,當今是滲透浸潤到社會文明的各個層面,不知不覺的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行為,觀念認知。

    這就是文化文明的無窮魅力,當所有人覺得孔子學說成為常識的時候,孔子學說就是最成功文化傳承!

  • 8 # 有德司契

    說孔子學說是普通的道德還是抬舉了它。

    孔子最敬重的“聖人”是周公旦,連做夢都是想見到他。因為周公旦為了專制獨裁統治的需要,泡製出了《周禮》即封建專制的禮制制度。而孔夫子的政治主張與政治抱負,就是“克己復禮為仁”的政治。他與周公一樣從宗法的血親孝道出發,延伸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專制的禮制制度。所以他們所謂的“仁義道德”就是指只有能克己復禮的人(即嚴格遵守或實行封建專制的禮制的人),才是有“仁義道德”者(其中包括為了禮制而屠殺不同政見者)。所以,儒教徒們都是封建專制的衛道士(即統治者欺壓百姓愚弄人民的幫凶與阻礙社會文明發展罪魁禍首)。

  • 9 # 妙力690215

    “實事求是”是天下最難的事情。“虛事求虛”、“妄事求妄”來得更容易些,不知“事實”無法“求是”,皆是“虛事”、“妄事”,易求、好求,自然求之。如“慾望、情緒”不求自來,難以抵擋,“逐名逐利”求之可得,便隨波逐流、趨之若鶩了。通通墜入“虛無主義”的死衚衕而無法自拔。人生實為“逆旅”,孔子實話實說,天下人皆知而皆不能行。“實事求是”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人生之“有限”來對抗世界之“無限”,所以儒家其實就是“勇猛精進”之逆旅學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實踐,憑人性之天然“惰性”實難行之。看似常識、常規,其實才最難落實。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被聯合國選定為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觀。

  • 10 # 恆父

    說得沒毛病。只是普通不普通,道德不道德的,其間文章也大了去了。如來所言普通道德者,即非普通道德,是名普通道德。話說人生一世,哪一樁哪一件,不是普通事?普通多了,就不普通了。孔子有哪有一言稱道德?孔子啥時候又有學說了?《論語》不過是記錄其與弟子的普通對話?道不道德?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早說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個好動漫可以推薦下,動畫也可以的,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