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興華整脊師

    產後護理~~(便秘、腰疼、長短腿、月經不調、肥胖、骨盆旋移……)

    之前一位患者朋友無意中說了一句:“怎麼來治腰椎間盤突出的都是女的啊?”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現象,但是為什麼呢?經過大量的臨床我認為這和女性懷孕生產有很大的關係!

    懷胎十月,隨著baby越來越重,肚子便會向前下方下墜,同時牽動腰椎前傾(生理曲度變大)。如下圖:

    臨產時腰椎麻藥注射多在L4-5,這也會造成區域性韌帶黏連,無法穩定椎骨。同時,由於腰椎生理曲度變了,五節椎骨就會失去力學平衡,稍有扭動或閃動便會造成腰椎錯位(腰突)。輕者腰痠疼,重者彎腰或直立時腰痠疼、發板、無法久立或久坐……

    時間長了還會造成很多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炎症等),便秘,肥胖等等

    經手法腰椎復位後,上述症狀絕大多數可以自愈,同時可以預防上述症狀出現。所以我常對我的患者朋友說多關心自己的脊柱。一定要有意識的去做脊柱健康普查~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2 # 寶媽產後說

    產婦產褥期間,出現肢體痠痛、麻木重著者,稱“產後身痛”,或稱“產後關節痛”,亦稱“產後痛風”。本病特點是產後肢體痠痛、麻木重著,區域性無紅、腫、灼熱。由於產後女性體內的孕激素急劇下降,而激素又調控著關節骨頭的代謝,加上分娩時用力、出血過多、氣血不足等原因,不少女性都會出現關節痛的症狀,特別是體弱的都市女性反應會更大。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或者治療產後關節痛呢?

      一、產後護理

      在日常飲食、起居等方面要注意保暖;室內既要通風,但不能讓風直接吹產婦;注意足部的保暖,最好穿上襪子;室內注意保持乾燥,衛生,避免潮溼。

      二、外部調養

      出現症狀的媽咪可用護腕護膝等防護用品,平時在家中還可常備艾葉、姜泥和粗鹽巴,按下面的方法適當進行調理:

      1、艾葉熬水泡澡:用新鮮艾葉100克(幹品50克)和幾片生薑一起熬大半桶水,將水匯入溫度適中的熱水缸中泡澡。

      作用:艾葉有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溼兼止痛的作用,產後媽咪氣血兩虧易受風寒溼邪,宜常用它煮水洗身子。

      2、生薑搗泥敷貼:取生薑適量,搗成泥狀,直接敷貼於關節處或相關穴位處,用保鮮膜蓋上,使姜泥不至馬上變幹影響敷貼效果。但需注意姜泥會灼熱面板,皮肉細嫩或易過敏者慎用,以免損傷外皮。

      作用:驅風散寒,促進關節周圍的血迴圈和代謝。個別痛點明顯的媽咪宜多用此法輔助治療。

      3、粗鹽袋熱敷法:買食用粗鹽1斤,炒熱後加艾葉50克,裝入紗袋後再用透氣性較好的布包住,敷於患處,但需注意調節好溫度,防止面板燙傷。

      作用:緩解區域性炎症,改善關節代謝功能。最好能一日一次,連續堅持一個星期以上,鹽可重複使用。

      三、食療

      產婦在生產後,要注意飲食調理,有一個合理的膳食計劃,並進行適當運動,一般建議多吃以下的食物:

      1、易消化且富合營養的湯類食物;

      2、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雞蛋等;

      3、補血類食物,如動物肝臟、黑木耳、蓮子等;

      4、適當吃些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禁食寒涼和辛辣的食物。對於關節疼痛劇烈且有高熱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防患風溼熱而延誤病情。

      對於產後調理的食療民間有許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同地域方法又不同,但大都以有溫陽散寒、祛風化淤和滋陰補血為主,以下兩法可根據體質適當選用:

      1、當歸生薑羊肉湯:用羊肉400克,當歸20克,生薑片、鹽、料酒、醬油各適量。羊肉剔去筋膜,剁成小塊飛水。在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當歸片、羊肉塊、生薑片、料酒,用大火煮沸,去浮沫,改用中火煲至羊肉熟爛,加鹽調味。

      作用:當歸性溫,有滋陰補血,潤腸通便。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胡蘿蔔素及B族維生素。分娩後血虛乳少,關節疼痛,惡露不止可選用。

      2、姜酒煮雞:雞一隻、生薑半斤(剁成碎塊)、客家釀酒一斤,即煮即食。

      作用:開胃活血,祛風散寒,還能促進血迴圈、改善關節代謝功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he other,another,other one,another one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