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泰培(Typhoon Tip)是有確切紀錄以來影響範圍最大(第二大是颱風溫黛),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且因其生成位置位於西太平洋,因此被稱為超級颱風泰培(Super Typhoon Tip)。日本1979年的大範圍洪災就是由這個颱風造成的。當時日本國內一向不以命名稱呼颱風,所以當時日本氣象臺對內稱呼該颱風為第20號颱風,並在記錄裡記為昭和54年第20號颱風。 擾動發展期 1979年10月初,季風槽十分活躍,其範圍亦很廣闊。南海至西北太平洋東經180E有三個擾動,之後都發展為熱帶氣旋,由西面數起,分別是Sarah, Roger, Tip,Roger的擾動處於北緯10-20度,是三個擾動中最北的一個,最南的就是Tip的擾動。Tip的擾動最初受Roger的擾動影響,發展極不穩定,路徑亦不規則。10月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Tip的擾動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Roger已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方面於10月4日下午定Tip的擾動為熱帶低氣壓。 氣旋發展期 剛形成的熱帶低氣壓由4日-8日都受龐大的熱帶風暴Roger影響,路徑極不規則,剛強速度緩慢。Roger在7日以熱帶風暴強度轉化成溫帶氣旋,熱帶低氣壓才脫離Roger的抑制,並增強為熱帶風暴,然而並命名為Tip,泰培。 泰培的出現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非常關注,因為其路徑可能橫掃聯合颱風警中心總部所在地,關島。泰培向西北移動並於8日傍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結果,泰培於9日傍晚,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橫過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所在地以南約45公里處掠過。不久後,泰培增強為颱風,副高範圍很大,令泰培的幅散強得很。 傳奇台風,870 hPa的出現 泰培增強為颱風後,增強並未有停止,反而強速增強;日本的紀錄顯示其的每次記錄,氣壓幾乎都在下降,一天使由965 hPa下降至920 hPa,那就是10日-11日的紀錄。由於環境突然有良好轉變,泰培於10日已增強為強烈颱風,系統直徑非常闊大,整體組織已發展得非常完善。11日,早上的中心風力維持於90 kts左右,下面有更明顯增強,中心風力下降至130 kts,氣壓則維持於900 hPa。 傳奇台風誕生於12日,由零時開始,中心氣壓一直都在900 hPa以下,並且下降得很快,臺北時間0800時,已經下降至875 hPa;中心風力120 kts,比昨日稍為下降,但整體組織仍在增強,系統範圍已經很大,但仍在擴大。下午,臺北時間1400時,泰培達至其的顛峰,中心氣壓870 hPa,中心持續風力140 kts,陣風165 hts;除了中心風力被受質疑外,泰培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氣壓和最大熱帶氣旋的記錄;泰培在12日的強風圈(33 kts)直徑有2220 km之廣,暴風圈(92 kts)直徑560 km;泰培亦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強烈暖心結構。 當年的香港風迷稱,皇家香港天文臺(未迴歸前的名稱,即今天的香港天文臺)曾對傳媒釋出有關距香港一千幾公里外的泰培的警告,此舉動甚為罕見。 泰培的移動速度緩慢亦是其增強迅速的原因之一。 減弱後的泰培 泰培的氣壓維持在900 hPa以下,直至13日才上升至900 hPa,移動速度仍然緩慢,導致減弱速度也很緩慢,中心風力一般維持於125 kts左右。下午的中心風力下降至110 kts,雖然其的範圍開始縮小,但仍然是個巨臺。14日的風力有所減弱,中心風壓上升得快,泰培開始轉向。泰培於16日的中心風力下降至95 kts,維持風力至17日,系統移至臺灣以東,而其依然是個巨臺。 泰培的衰亡 泰培於18日早上越過北迴歸線,離開熱帶洋麵,以強烈颱風強度加速轉向東北,並於19日以70 kts的風力加速橫掃日本,並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溫帶氣旋亦於隨後兩天掠過阿留申群島進入中太平洋。 歷史上破壞力最大的颱風 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強熱帶氣旋是1979年10月12日發生在太平洋西北的颱風“提普”,估計中心持續風力為85米/秒。熱帶氣旋造成的最大降雨發生在1966年1月7日—8日。熱帶氣旋“丹尼斯”在12小時之內降雨1144毫米。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熱帶氣旋是發生在1970年的孟加拉氣旋,至少有30萬人死於與此相關的風浪。造成最嚴重破壞的熱帶氣旋是1992年的颶風“安德魯”,它襲擊了巴哈馬群島、美國的佛羅里達等地,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265億美元。
颱風泰培(Typhoon Tip)是有確切紀錄以來影響範圍最大(第二大是颱風溫黛),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且因其生成位置位於西太平洋,因此被稱為超級颱風泰培(Super Typhoon Tip)。日本1979年的大範圍洪災就是由這個颱風造成的。當時日本國內一向不以命名稱呼颱風,所以當時日本氣象臺對內稱呼該颱風為第20號颱風,並在記錄裡記為昭和54年第20號颱風。 擾動發展期 1979年10月初,季風槽十分活躍,其範圍亦很廣闊。南海至西北太平洋東經180E有三個擾動,之後都發展為熱帶氣旋,由西面數起,分別是Sarah, Roger, Tip,Roger的擾動處於北緯10-20度,是三個擾動中最北的一個,最南的就是Tip的擾動。Tip的擾動最初受Roger的擾動影響,發展極不穩定,路徑亦不規則。10月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Tip的擾動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Roger已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方面於10月4日下午定Tip的擾動為熱帶低氣壓。 氣旋發展期 剛形成的熱帶低氣壓由4日-8日都受龐大的熱帶風暴Roger影響,路徑極不規則,剛強速度緩慢。Roger在7日以熱帶風暴強度轉化成溫帶氣旋,熱帶低氣壓才脫離Roger的抑制,並增強為熱帶風暴,然而並命名為Tip,泰培。 泰培的出現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非常關注,因為其路徑可能橫掃聯合颱風警中心總部所在地,關島。泰培向西北移動並於8日傍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結果,泰培於9日傍晚,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橫過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所在地以南約45公里處掠過。不久後,泰培增強為颱風,副高範圍很大,令泰培的幅散強得很。 傳奇台風,870 hPa的出現 泰培增強為颱風後,增強並未有停止,反而強速增強;日本的紀錄顯示其的每次記錄,氣壓幾乎都在下降,一天使由965 hPa下降至920 hPa,那就是10日-11日的紀錄。由於環境突然有良好轉變,泰培於10日已增強為強烈颱風,系統直徑非常闊大,整體組織已發展得非常完善。11日,早上的中心風力維持於90 kts左右,下面有更明顯增強,中心風力下降至130 kts,氣壓則維持於900 hPa。 傳奇台風誕生於12日,由零時開始,中心氣壓一直都在900 hPa以下,並且下降得很快,臺北時間0800時,已經下降至875 hPa;中心風力120 kts,比昨日稍為下降,但整體組織仍在增強,系統範圍已經很大,但仍在擴大。下午,臺北時間1400時,泰培達至其的顛峰,中心氣壓870 hPa,中心持續風力140 kts,陣風165 hts;除了中心風力被受質疑外,泰培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氣壓和最大熱帶氣旋的記錄;泰培在12日的強風圈(33 kts)直徑有2220 km之廣,暴風圈(92 kts)直徑560 km;泰培亦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強烈暖心結構。 當年的香港風迷稱,皇家香港天文臺(未迴歸前的名稱,即今天的香港天文臺)曾對傳媒釋出有關距香港一千幾公里外的泰培的警告,此舉動甚為罕見。 泰培的移動速度緩慢亦是其增強迅速的原因之一。 減弱後的泰培 泰培的氣壓維持在900 hPa以下,直至13日才上升至900 hPa,移動速度仍然緩慢,導致減弱速度也很緩慢,中心風力一般維持於125 kts左右。下午的中心風力下降至110 kts,雖然其的範圍開始縮小,但仍然是個巨臺。14日的風力有所減弱,中心風壓上升得快,泰培開始轉向。泰培於16日的中心風力下降至95 kts,維持風力至17日,系統移至臺灣以東,而其依然是個巨臺。 泰培的衰亡 泰培於18日早上越過北迴歸線,離開熱帶洋麵,以強烈颱風強度加速轉向東北,並於19日以70 kts的風力加速橫掃日本,並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溫帶氣旋亦於隨後兩天掠過阿留申群島進入中太平洋。 歷史上破壞力最大的颱風 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強熱帶氣旋是1979年10月12日發生在太平洋西北的颱風“提普”,估計中心持續風力為85米/秒。熱帶氣旋造成的最大降雨發生在1966年1月7日—8日。熱帶氣旋“丹尼斯”在12小時之內降雨1144毫米。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熱帶氣旋是發生在1970年的孟加拉氣旋,至少有30萬人死於與此相關的風浪。造成最嚴重破壞的熱帶氣旋是1992年的颶風“安德魯”,它襲擊了巴哈馬群島、美國的佛羅里達等地,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2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