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興
-
2 # 評說天下善留心間
這可以從書中找答案。我想你這樣問可能會合適點,為什麼楊過能殺死皇帝,而別的武林高一手卻不能,比如天地會的沐王府的等高手一堆堆,隨便進宮就能把皇帝殺了,隨便一個高手也能潛進平西王府殺漢奸吳三桂等等。好象像楊過這樣的高手,沒有辦不到的,潛入宮禁殺個人很輕意的。其實不簡單,否別改朝換代太簡單了。
-
3 # 荒村釣叟
楊過是小說裡虛構的人物,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嘛,像他這種高手,於百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何況他還沒取人首級,只是撿個石頭把蒙哥砸死的!
-
4 # 袁洪智詩畫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寫的是蒙哥被神鵰大俠楊過飛石擊斃。
蒙哥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兄長,據《元史》記載,蒙哥之死乃是水土不服,患病所致。可南宋的官方說法及《合州志》等資料均顯示蒙哥是被守軍將領所殺。“七月,蒙哥大汗親率大軍攻至城下。宋軍以炮火猛烈反擊。蒙哥負傷戰死。”
金庸的小說一般把故事情節放到一定的歷史背景中,大體依史,細節虛構。說蒙哥被楊過飛石擊斃,符合大背景。
-
5 # 口水丁羊羽
哈哈這個我知道,是用石子打死的,楊過是玩水上漂石的好手,從小就玩,後來為了練玄鐵重劍,在瀑布中練功,經常玩漂石,正好派上了用場。
當時,楊過還射出了一支長矛,結果長矛沒追上騎馬的蒙哥皇帝,後來換了石子打死了。這真是巧了,恰好那個地方就有適合的石子?蒙哥汗的手下都跑哪去了?看到自己的大汗被人追趕,還不趕緊拼死上前阻攔?古代的保鏢真不敬業,保鏢不都是以身當盾保護主公的嗎?
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長子,確定死在攻宋中,不是襄陽是重慶合川區那兒。金老爺子這麼一寫就跟真的似的,就象是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假,到最後假的比真的還真,這就是水平啊。
-
6 # 穿越再現彼岸
楊過殺蒙哥的描寫。
在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這一武俠小說中,大戰襄陽這一章節詳細描述了這一過程。
當時的背景是蒙哥率領蒙古大軍進攻襄陽,襄陽城危在旦夕,獨臂大俠楊過力挽狂瀾擊殺蒙哥。
金庸的小說是這樣記載的:
“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呼的一聲擲出,正中蒙哥後心。楊過這一擲勁力何等剛猛,蒙哥筋斷骨折,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開始的時候,楊過扔了一杆長矛未將蒙哥擊斃,最後用拳頭大的石頭擊斃了蒙哥大汗,襄陽之圍隨即解除。
蒙哥真實陣亡之地。歷史上的蒙哥並不是死於楊過之手,也不是在襄陽之戰中陣亡的。蒙古帝國為了消滅南宋,實行了戰略大迂迴,佔領西藏、四川、雲南,切斷南宋的援助盟友。蒙哥大汗是在進攻四川的釣魚城時期陣亡的。下面是《元史》的詳細記載:
丁丑,督諸軍戰城下。辛巳,攻一字城。癸未,攻鎮西門。三月,攻東新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夏四月丙子,大雷雨凡二十日。乙未,攻護國門。丁酉,夜登外城,殺宋兵甚眾。五月,屢攻不克。六月丁巳,汪田哥複選兵夜登外城馬軍寨,殺寨主及守城者。王堅率兵來戰。遲明,遇雨,梯折,後軍不克進而止。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餘悉攻重慶。癸亥,帝崩於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追諡桓肅皇帝,廟號憲宗。
這裡說蒙哥是在釣魚山去世,具體原因不清楚,估計是中了宋軍的流矢或者山石重傷而死,也就是著名的“釣魚城之戰”,蒙哥死後,直接導致蒙古帝國的瓦解和分裂。
這一戰的指揮者是王堅。(王堅雕像)
公元1279年,忽必烈圍困釣魚城,此時南宋的流亡政權已經被滅亡,守將認為沒有必要堅守下去,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決定投降忽必烈,在投降之日,全城的36名將領集體拔劍自刎,守衛了半個世紀之久的釣魚城最後落下帷幕。
回覆列表
你是看武俠小說看多了。要知道當年蒙哥汗是戰死在釣魚臺城下。而不是襄陽城。再加上蒙哥汗在位之時候正值蒙古鼎盛的的時候。當時蒙古軍的戰鬥力遠在宋軍之上。要不是釣魚臺城易守難攻。蒙哥汗親自指揮戰鬥。在一次意外當中死去。讓南宋多支撐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