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ouLiHong

    生活中當有人需要幫助時,我認為分什麼事情,有的人可以幫,有的人不可以幫。記得兩年前的一個早晨,我去樓下買菜,迎面有個老大娘走到我面前低聲對我說:“行行好,我己經兩天沒怎麼吃東西了,也沒錢坐車回家,你能不能幫幫我。”我聽後二話沒說,把兜裡的零錢都給了她。並問她,“夠嗎"老人看後說:“夠,夠,其實5塊錢就行,你真是個好人"。隨後消失在人群中,有人看見後對我說:“你真傻,她是個騙子。你圖啥?把買菜錢都給她了。”我當時說:“我不圖她什麼,她肯定是有難處,要不然她也不會一大早出門要錢花”。象她這樣一次就能解決問題的事是可以幫她的。而有人些就不要幫他,你幫了他反而害了他,如一些危害社會違法行為的人或事,就不能幫他,你幫了他不僅害了他,也害了你自己。

    所以,幫助人得分清人或事,值得幫的我們儘量去幫,不值得決對不能幫。不是嗎?

  • 2 # 嘉平初柒

    幫助別人是你的事,回不回報是別人的事,我們無法掌控的,如果你在做事之前就知道結果那這個世界或許就沒有那麼多的痛苦。其實呢這個世界人性本來是善良的,可能後來經歷多了冷漠也就變得冷漠了,但是如果我們能盡力的去溫暖這個世界,那人性的善良總有一天會被我們重新喚醒,讓世界都充滿愛。你做的每件事你決定做了就不要考慮應不應該值不值得,所有的是隻有你願不願意,沒有什麼值不值得。

  • 3 # 馬遠國

    人與人之間少不了相互幫助,以前種田時,農忙季節相互幫忙。那時起新房,又不是特別有錢,碼起錢了做屋,想改變居住環境。除了大工(瓦匠)開工錢外,人家是技術工,小工都是你幫我,我幫你。不要小看小工,一幢房子竣工是筆不小的工錢。假如人家有什麼事需要人時,你卻看冷,在你有事時誰個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受到別人的幫助理應感謝別人,同樣自己幫助了別人,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是人之常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但往往事與願違,在實際生活中,有時會出現自己幫助別人後並沒有得到別人回報,因而會產生心理不平衡,這該怎麼辦呢?

    要明確自己幫助別人是為了解決他人之憂,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養,得到了心靈安慰,不光是貪圖別人回報。當看到別人有困難需要援助時,自己如果撒手不管,過後總會感到內心不安。如果不存在助人的條件,倒也罷了,假如明明能夠幫助都沒有去做,自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看到別人在自己的幫助下順利渡過了難關,往往比自己戰勝了困難還高興。給別人指路,人家少走彎路;看到老弱病殘孕者上公交車,拉人一把,輕鬆上去了,給人家讓個座,感激不盡,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做了,就是對人家的一點幫助。現在的合作醫療保險,就是平時我為人人,有事時人人為我的互幫模式。

    要想到自己雖幫助了別人,卻是微不足道,因為自己也享受到別人的幫助。一個人的成長,總是處在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實際空間中。曾經的老師同學,走出社會的朋友同事,左鄰右舍及許多不相識的人,直接或間接的得到了別人幫助,這不一定能夠直接感受到。如果能體會到這些,那就不僅不會計較他人是否回報自己,還會體會到人幫我,我助人的氛圍中的無窮樂趣。

    有時,為別人做了好事,反被別人譏笑,說你是出風頭。因此,有些人總結出一句話:好人做不得,再以後也不幫助別人了,不做好事了。久而久之,就把自己養成了一個自私的人。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應富有同情心和愛心。只要別人有困難,就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想得到什麼回報,存什麼奢望,而是把為別人做好事看作是應當的,把它作為一種快樂。其次,要有寬容的心態,對一些想做成好事而事與願違的事,得不到人家的認可和諒解,要自我反思。如果確實是為別人做了好事,對方不但不領情,反而以某些原因怪罪你,你也不必計較,本來不是要別人領情而做好事的。至於那些諷刺挖苦別人做好事的人,就更不必理睬。因為這些人本身就缺乏道德修養,缺乏同情心和愛心,生怕別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揚和宣傳,可自己又不願意為別人做一點犧牲。因此就在背後說三道四,諷刺挖苦別人。對這種人你如果計較的話,且不降低了自己的人格。總之,幫助別人不圖回報是一種美德,社會需要人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把愛心留給他人,只要自己認定是做有益於別人的事,就不在乎別人態度。只要心胸坦蕩,言行磊落,完全可以我行我素,時間一長,別人都會理解你,讚美你。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拼才會贏,情商高,能把關係搞得好,真的很重要嗎,有什麼方法能改變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