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孤上人725
-
2 # 學長Frank
首先是表層,就找工作而言,在校招的時候非常真實的感覺到機會的不均等,像四大或者頂級的公司只會在清北復交這樣的高校裡開宣講會,其他985211的學生不要說是參加面試了,可能根本不會聽說這些公司有招聘,當然不排除有些個人能力很強又目標明確的學生時刻關注這些公司的招聘行程,跨校參加宣講會和麵試。
由於本人不是人資相關的崗位,所以對篩簡歷、面試、錄用這些環節具體情況不瞭解,就不妄加揣測了。但是就薪資而言,第一份工作一起校招進公司的小夥伴的薪資大概是這樣的:普通本科如果是4k的話(基數是自己編的,只是為了表現差值),211本科大概5k,985或者c9的學生大概6~8k,普通碩士大概5~6k,211碩士大概7~8k,985或c9的碩士大概9~11k。這並不是看招聘面試、筆試的時候表現如何,薪資就是按照學校檔次訂的。實際的薪資更高一些。
其次是內在,在跟很多不同學歷水平的人打交道中發現,教育水平高的人遇到棘手的事情大多表現的更加冷靜,試圖去分析、克服、解決問題的人數佔比會相對較高,當然不是說教育水平高的人一定比教育水平低的人更善於克服困難,因為個人的內在品質會受到教育的影響,但並不是強相關。但是,就我身邊接觸的人統計,確實文化水平低的人大多數常會抱怨人生不公平、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一事無成是因為命該如此等等。我也思考過為什麼周圍學歷高的朋友會比專科甚至高中畢業就不讀書的朋友更加理智,更容易堅持,也更加虛心。可能是因為已經用自己的努力證明過能成功的人,會更加相信憑藉自己的力量可以克服下一困難,以此良性迴圈,就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能力。
所以,綜上,學校的名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學生的能力,在對這個人所知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會更看重學校,但時間久了,看重的則是個人品質。而那些名校出來,一直髮展很好、事業有成的人,學校自然是一塊墊腳石,後面持續幫助他成功的就是冷靜、理智、堅持、忍耐、眼界開闊等等這些內在品質。
回覆列表
如今許多企業招聘大學生時提出的招聘標準,如只要985、211大學的(雖然現在不提倡這些標準,但是之後會出現雙一流大學標準),甚至只要雙985更加苛刻的標準。此外,某些企業給予大學生的待遇也在逐漸降低。因此,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尤其是普通院校的大學生,開始抱怨社會不公平,鼓吹讀書無用論。
那麼企業招聘員工時,設立學校、學歷的標準合適嗎?回答是合適。原因有二:第一,企業就好比個人,個人平時相親都能夠挑三揀四,企業為什麼不可以?事實上,只有企業自身才清楚什麼學校的員工更合適,什麼樣學歷的員工才有助於企業發展,即使招聘時由於學校學歷導致問題,企業可以自己買單,否則聽信社會或政府所謂公平,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招聘成本,而且出了問題,社會或政府會替企業買單嗎?有些人會質疑,所有企業都提出這樣苛刻的標準,普通院校大學生豈不是全部失業了?請放心,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會打消您的顧慮,同樣是企業,一流企業提出一流標準毫無爭議,三流企業提出一流標準,一流大學的學生會去嗎?基於此,三流企業一旦發現標準不符合實際,要不降低標準,對普通院校學生伸出橄欖枝,要不增加企業成本,給一流大學學生開出更誘人的條件。況且現在許多企業更看重大學生自身能力,有時會忽略學校學歷,當然前提是你有能力。
第二,現在的大學生量多質少,量多是由於盲目擴招,質少一方面是學校培養制度有問題,美國大學是“進去容易出來難”,中國大學正好相反“進去困難出來易”。另一方面是大學生本身有問題,我也上過大學,大部分大學生都是頹廢、混日子,所以在企業看來,大學並不能提升大學生多少能力,企業招聘有能力的大學生只能如此考慮:基礎能力(考上排名靠前大學的能力)+大學期間提升能力(忽略不計,當然排名不同的大學提升幅度還是有差別的),因此企業招聘提出985、211等標準是合情合理的。當然不否認普通院校也有特別努力的,可是鳳毛麟角,明顯985、211大學有能力的學生機率大於普通院校,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寫簡歷時還喜歡誇大其詞,企業與其火眼金睛,百裡挑一,不如直接給出標準,省時省力。普通院校的大學生也不必擔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就算你現在在一家三流企業,只要你足夠有能力,以後有機會跳到一流企業,因為一流企業看重應屆生學校學歷,而非應屆生更看重經驗,即日常工作非凡的表現。
總而言之,大學生不要怨天尤人,討伐企業,而是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