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春年華187925332
-
2 # 潛意識思維
這個問題應該看當地的風俗習慣,人文情懷吧!
有的地區男方送日子給女方,女方會回禮。
有的地方男方送日子給女方,女方不會回禮吧!
-
3 # 望斷秋愁1
送日子,我們這裡也叫送號(送好)是由男方給女方送去結婚禮錢並正式告知對方結婚時間。同時送去一份應單,(結婚那天女方注意事項)一般女方不會送什麼東西。
結婚的日子實際上是雙方提前溝通商定的時間。再經過看日子的先生根據雙方的出生時間屬相核對後確定。並且寫下一份“應單”。應單內容主要是結婚那天女方上車的面向方位,還有車輛的走向和新娘子屬相的影響等等。(送好兒)這天要一同送去。
送日子主要是送結婚禮,雙方在吃飯時方面交錢清點,並告知雙方購置婚禮的打算。女方主要提前準備被褥及其他陪送的物品。
另外,送日子這天還要商定女方送客的大概人數,這樣好讓男方適當安排酒席數量。
當一切事宜安排好了,男方回家時。有些女方也會適當的送回一些東西,以表示禮節。不過這出於個人心願,一般沒有這種固定的習俗。
-
4 # 梅山新視角
我們新化這地方也有“送日子”的習俗。
結婚前“送日子”,一般是先由男方請人算好第二年結婚的“良辰吉日”。再選擇一個好“日子”,準備好禮物,由媒人陪同,去女方家“送日子”。我們當地也叫“趕禮(讀蓋禮)”。禮物的數量,一般都是由媒人在男方和女方之間協商好了的。包括要送給女方親戚親房的禮品,包括豬肉魚雞,俗稱三牲,還有糖果酒品。還有就是禮物中包括金錢和其他豬肉之類的菜,主要是幫助女方請匠人做嫁裝之用的,如果女方準備的嫁裝多,男方就得多送禮,如果準備的嫁裝少,禮物特別是禮金,就相對較少。
女方也要回贈男方一些禮品的。主要是女方送給男方鞋子和鞋底之類。
-
5 # 樹德漢碩
結婚時前,男方給女方“送日子”,我們這又叫“擔禮”或“送日單”等,是有所講究的。有習慣有傳統,一般會按習慣傳統來行事。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風俗自會有差異。現在的人也移風易俗了,但也不是一點不講,婚姻是大事,有些儀式還是會例行的,人都重儀式,也講禮尚往來,一般都會重禮數的。但規矩有不同,也有事前約好的。
婚姻嫁娶是人生一件大事,那個家庭都是重視的。男女雙方私下談好之後,一般都會依傳統習慣來做,不依的,雙方也會事先說明,男方會徵求女方意見,看女方習俗及依女方意見辦,談妥後,男方就會又結合自己方的習慣行事了。舊時,男方要結婚迎娶,一般會找來父老,及懂禮數的人來商量,再找擇日先生選定吉日,然後就著手籌備“擔禮送日單“事宜,這樣,如按傳統的,就要請一個懂禮數會寫帖的先生來做,依著傳統習慣做禮行帖,那禮擔,禮品禮金等都很有講究的,是雙是單不可錯亂,否則,就會讓對方不滿,或弄出笑話被人做古講。結婚是喜事,必要用紅繩,貼紅紙,錶快樂幸福喜慶熱烈,用的簍子要全新大的,小的就顯小氣不大方,用的扁擔,要換成竹條,批成兩頭尖利的,這樣好雙方。禮擔必須有面條,一般用八紮,面是給人面子,又代表長壽,長長久久連連不斷,八面玲瓏,還必須有紅棗花生糖果餅乾及桂圓龍眼乾紅瓜子等,寓意是“早(棗)生(花生)貴(桂)子,甜甜蜜蜜,歡歡喜喜,大家高興滿意。無雞不成宴,禮擔必備大熟雞,也有菸酒肉等,其他的,都會依習俗按事前約定的來辦理。紅包利士會有多個,有媒人的還要有“冰儀”。禮無足數,如女方有約,講定彩禮的,講一萬,往往就封九千九百八十八,那就“久久發發“了。
至於回禮,禮重往來,一般都依規矩定,是會酌情各有回禮的,不會全領,有禮不回。我嫁兩女,都是自由婚姻,無媒人,我懂禮數,但我不要求全依習慣禮節辦,可以移風移俗,別做太多形式,似行帖就完全可省,也不講彩禮條件什麼的,就是擔來了,其它依禮領一些,彩禮金就如數歸還女兒及準女婿處理。都對親家成姻親了,就不要計較太多,過於講究計較,會弄得有些不快的。
回覆列表
禮尚往來,禮就是有來無去非禮也。回禮是應該的,無論多少是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吃盡喝盡拿完是不敬意的無恥手斷,國家間都要互致禮品,互為祝賀,何況百姓間特別是婚姻方面的不敬意間的特殊途徑,是要回禮的,不能戀財,否則招人小看,遭人白眼,落人口水,讓人罵娘,說是貪財鬼,禮迷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