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蘭心理諮詢
-
2 # 心理諮詢師郭果果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同的,沒有相同的問題,更沒有絕對引導方法。看似一樣卻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思路不能侷限。
來訪者能夠找到諮詢師幫助首先是對諮詢師的信任,當來訪者帶著問題出現在諮詢師面前時,如果諮詢師只看到來訪者的“症狀表現”就會將思路侷限,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諮詢師不能光從單一的片面表現去思考問題。
其次,具體分析,綜合判斷。
每個諮詢師都會有各自擅長的一些方法,但不是哪一個方法針對哪一種情況,或者說哪一個流派更好,諮詢師要根據來訪者的實際情況綜合理論和技術,靈活運用。例如,治療傷風感冒的藥,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感冒的人一樣。
最後,自我提升,不斷學習
諮詢師如果想更好的去幫助來訪者,需要不斷的開闊眼界,學習新的東西,掌握新的知識,才能更貼近生活,也才能更好的幫助來訪者。
無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來訪者,諮詢師都要遵守職業素養,提升專業技能,做到對來訪者有真正的實質性的幫助。
-
3 # 亞雪心理話
如果是首次訪談,心理諮詢師的主要工作不是解決來訪者的困擾。而是講明諮詢過程中的保密原則,瞭解並評估來訪者的心理狀態,初步建立諮訪關係。
所以,如何與來訪者交談,進行有效溝通,提高溝通效率,就顯得非常重要。
可以用開放式詢問:直接問來訪者“為什麼”、“如何”、“什麼”等詞語,引出來訪者話題。
還可以用封閉式諮詢:“是不是”、“有沒有”等詞句諮詢來訪者。
收集的資料越清晰、條理化,越有助於諮詢師搜尋到來訪者希望諮詢的重點,明確諮詢的主題,引導來訪者回歸正確的方向。
劃重點:諮詢師與來訪者能互動,很重要。
來訪者如果沒有和諮詢師產生互動,他的問題,就是來無數次,也解決不了。
要互動,就要有共情。
共情,又稱同理心。諮詢師在傾聽來訪者訴說後,能站在來訪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站在來訪者角度思考問題,來訪者才會敞開心扉,尋求幫助。
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形象欠佳的女士,在生活和人際關係中屢屢受挫,感到非常痛苦,因此求助於心理諮詢。
坐進諮詢室的第一話就是:“老師,您覺得我長的好看嗎?”如果答“你長的很好看啊。”就違背了“真誠一致的心理諮詢基本原則,來訪者有自知之明,誰願意和一個說謊的心理諮詢師探討自己的問題呢?
若回答“你長得不好看”,也不行,人家不是來受打擊的。
而諮詢師是怎麼答的呢?“我感覺你很在意自己的長相。”即避免了正面回答的尷尬,又表達了諮詢師的共情。
據說,聽完這句話後,來訪者的淚水一下湧出來,緊接著就向諮詢師訴說了自己的經歷和內心的苦楚。
這樣看來,諮詢師如果能與來訪者做到共情,話題就不難展開。
-
4 # 不服管教的社會憤青
你可以適當的使用一些外部器材,比如說沙盤遊戲,或者VR影片生物脈搏觀測,透過來訪者得表現去推測他的心裡問題,比如說沙盤遊戲,透過來訪者使用沙盤製作了不同的作品,說明了不同的結果,之後進一步去做心裡輔導
回覆列表
心理諮詢工作是一門藝術,這可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可謂“道可道,非恆道”,“玄之又玄,眾眇之門”難以用一句、兩句說盡,有時只可言傳不可言說。
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的話題如何引導?根據我臨床心理諮詢經驗我可以說兩句供參考:
多用開放式的語言引導。例如,一個來訪者ta說心情開心不起來,沒有愉悅感,買好多衣服穿身上沒有感覺,吃東西也不香,容易發脾氣和生氣,感到壓抑,跟男朋友總是相處的很累,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這時候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共情的情況下要問來訪者:“從什麼時候開始您有這種情況呢?”……然後再問“在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讓您有這種感覺呢?”
心理諮詢師在聆聽、陪伴、覺察中啟動來訪者內在的資源和智慧,進行自我領悟,從而進行自我療愈 完善、重塑、強大自己的人格;
找到自己,看到自己,與最好的自己連線相遇;學會愛自己,有愛別人和接受別人愛的能力;
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和未來;
開發自己最大潛能,有著高效率的學習工作,感覺生活幸福美好,併發出光和熱,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