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旭森汘

    很大程度是一樣,但也有個別不一樣。比如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有就是家庭中父母心上感覺誰比較過的不好,也會多幫助他,外表看起來是偏向他,有些子女就會認為父母偏心,其實父母更多的是把一碗水端平!

  • 2 # TlSSA

    我是老三,上面兩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爺爺重男輕女,所以我和弟弟是超生的。據說我出生時,爺爺端個凳子坐我媽房門口罵了幾個月,但父母仍舊頂著壓力既沒聽從爺爺溺斃我也沒有將我送人,相反我是家裡最受寵的一個,弟弟和大姐小時候是捱打捱罵最多的。二姐是最孝順的,雖然她常常開玩笑說我爸偏心。大概是因為我父母孝順善良,我們姐弟四個都懂得尊老愛幼,感情不錯,也都會替彼此著想。父母生病養老,我們四個也都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總的來說,很感恩父母和姐弟。

  • 3 # 三農邦

    在農村,子女都孝順嗎?相信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村裡的農民,估計會有不少農民要搖頭嘆息。孝順的問題這兩年成了農村老人的“心病”,在有些農村,農民街頭巷尾議論的也是誰家子女不孝順,又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只要子女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能按月給農民打回來500塊錢,就已經算是村子裡做的出類拔萃得了。對這些情況,很多農村的老人都感慨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卻養出了“白眼狼”,還有些農民也不顧面子的問題,一直向村裡的其他人訴苦。

    客觀來講,不可否認農村確實存在一些不孝順老人的子女,但其實很多年輕人最基礎的孝道還是能夠遵循的,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有很多農村老人覺得子女不夠孝順呢?對這個問題,專家覺得不止有農村年輕人的原因,很多時候也不全是因為農村的年輕人不夠孝順,有時候農民也該反思幾個問題:

    1、無不是之父母

    很多農村的老人學問都有限,但對農村的一些傳統俗語還是能活學活用的,“無不是之父母”就是一句在農村廣為流傳的俗語,也讓很多農村的年輕人看到就頭疼。尤其是農民和子女鬧矛盾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拿出來當做制勝的法寶,但其實這句話的本意並不像農村老人理解的“不管父母做什麼都是對的,沒有錯的時候”,而是父母沒有不為子女考慮的,即便有時候責罵,也是出自對子女的關愛。如果農村老人喜歡動不動那這句話來“壓制”子女的話,難免有失偏頗,所以覺得子女不夠孝順的農民,可以想想自身有沒有這樣因老賣老。

    2、父不慈,子不孝

    按理說父母對子女應該是舐犢情深的,反過來,子女對父母也會反哺還情,這種農村家庭在外人看來就是父慈子孝,讓人專案的完美家庭,甚至能在整個村子傳為佳話。但反過來,再看那些子女不孝順的農村家庭,有些子不孝只是表象,父不慈才是子不孝的誘因。尤其是在農村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家庭,或者是子女比較多,但父母唯獨偏愛一個的家庭,出現子女不孝順的情況最多。而且扎心的是不僅那些不被看好的子女不孝順,就連被農民從小疼愛的那個孩子,很可能也因為太過於被疼愛,而全無感恩之心,只懂索取,不懂回饋,導致農民晚年的時候,子女很多但無人在身邊侍奉。

    3、被誤傳成不孝

    提到對農村父母的孝順,很多農民都表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現在農村年輕人為了生活,也為了個人的發展,大多數都到了城市,由於不能守在父母身邊,本身就容易給其他農民造成不孝順的感覺。再加上村裡總有些看事兒不嫌事兒大的農民,在私底下會說一些傳言,傳的人多了,其他農民就覺得這家的子女都不孝順,其實這是典型的被誤傳成不孝順了。在私底下,很多農村的年輕人其實都提出來過讓父母到城市跟著自己生活,只不過不少農民不習慣離開老家,也捨不得離開老家,更不願意拖累子女,所以甘心留下罷了。

    孝順父母是農村的美德,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孝敬的方式也有所變化。以當前的情形來說,子女不能留農村,陪在父母的身邊伺候雖有不妥,但子女也有子女的無奈,所以就父母的養老問題,農民還是要多和子女溝通,看哪種養老方式適合自家。同時農村的一些老人也要糾正掉一些舊觀念,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在子女長大後,多管他們的事情,如有些老人在孝順自己的同時,還強迫子女去幫助其他的兄弟姐妹,這就有點操心太多了,適得其反了,正是如此,所以才有專家說農民有時候其實也該反思下。在農村,“白眼狼”增多,是子女不夠孝順嗎?專家:農民也該反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慈欣在世界科幻文學領域居於什麼地位?